查成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校书郎

校书郎

官名。东汉置,即以郎官典校皇家秘籍图书。《后汉书·杨终传》: “征诣兰台,拜校书郎。”三国魏隶秘书,八品。十六国北凉及北魏、北齐沿置。北魏属秘书省,亦称“秘书校书郎”,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从六品上,二十三年改九品上。北齐秘书省置十二人,著作省置二人,起居省置二人,皆九品上。多以饱学之士为之,掌整理、考校典籍,兼参预修史及修正历法之事。隋、唐秘书省及著作局皆置,掌校雠典籍,为文士起家之良选。隋初秘书省置十二人,炀帝大业三年(607)减为十人; 著作曹置二人,炀帝大业三年增至四十人,皆正九品上。唐朝秘书省置十人,著作局置二人,皆正九品上。德宗贞元八年(792)分二员隶集贤书院。弘文馆、崇文馆亦各置二人,从九品上、下不等。宋初为文臣寄禄官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复于秘书省置为职事官,员四人,从八品,掌编辑校定经籍图书,皆先试于学士院,合格者乃授。南宋时,减二人。辽朝为南面官,隶秘书监著作局。金沿置,为从七品,掌校勘秘书监书籍。元置二人,正八品,隶秘书监。


官名,掌校对书籍。前汉兰台,后汉东观,都是藏书的地方,有校书的任务,如以郎官担任,则称校书郎;如以郎中担任,则称校书郎中(参看《通典·职官八》、《续通典·职官八·秘书监》、《太平御览·职官》)。《后汉书·马融列传》:“(永初)四年,拜为校书郎中,诣东观典校秘书。”《后汉书·窦融传》:“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臧室,道家蓬来山,康遂荐章入东观为校书郎。”《后汉书·光武十王列传·东平宪王苍》:“帝以所作《光武本纪》示苍,苍因上《光武受命中兴颂》。帝甚善之,以其文典雅,特令校书郎贾逵为训诂。”三国魏称秘书校书郎,八品。十六国北凉、北魏北齐沿置。隋唐秘书省及著作局皆置。宋初为文臣寄禄官,后复为职事官。辽代为南面官,属秘书监著作局,金沿置,从七品。元代为正八品,属秘书监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左右监

    官名合称,即左监和右监的简称。秦置,汉因之,掌平决诏狱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廷尉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二·廷尉》。

  • 军器坊

    官署名。辽朝北面官,掌制造兵器,为八坊之一。置坊使、副使等职。军器制造机构。辽始置,属北面坊官。以军器坊使、副使为正副主官。下设军器坊详稳司,其官有军器坊详稳、军器坊都监。

  • 郡长吏

    汉代郡太守的别称。见《潜夫论·劝奖篇》。

  • 提举修敕令

    官名。北宋初,编修敕令例由翰林学士等儒臣掌之。仁宗天圣五年(1027)以后,改差宰臣提举,选侍从官晓法令者为详定官,另置删定官,无常员。官名。宋置,掌编修敕、令、格、式。自熙宁初,编修《三司令式》,命

  • 属官

    即下属官员、部下、属下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(奉常)属官有太乐、太祝、太宰、太史、太卜、太医六令丞。”“(卫尉)属官有公车司马、卫士、旅贲三令丞。”“(太仆)属官有大厩、未央、家马三令,各五丞一

  • 燕京行尚书省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,又称燕京行台、燕京等处行尚书省,简称燕京行省。太祖十年(1215),改金中都为燕京,设燕京行尚书省,契丹人石抹明安父子先后任行省长官,兼蒙古汉军兵马都元帅,掌管燕京事务。太宗六年(12

  • 中抚大将军

    官名。南朝梁、陈置。亦称中抚军大将军。专授予在京师任职的官员,班品较中抚将军高一阶。参见“中抚将军”。

  • 虎贲给事

    官名。北周置,为散官。正四命。散官名。北魏有虎贲将军、虎贲司马、虎贲郎将,北周置虎贲给事以为散官,秩正四命。

  • 左骁卫大将军

    官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 改左备身府为左骁卫,置为十二卫大将军之一,正三品,总府事,并统诸鹰扬府。唐朝沿置,武则天光宅元年(684) 改左武威大将军,中宗神龙元年(705) 复名左骁卫大将军。德

  • 司士参军

    官名。即“司士参军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