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教坊

教坊

见“教坊司”。


官署名。掌教习音乐,俳优杂技。《新唐书·百官三·太乐署》:“武德(高祖李渊的年号)后,置内教坊于禁中。武后如意元年,改曰云韶府,以中官为。开元二年,又置内教坊于蓬莱宫侧,有音声博士、第一曹博士、第二曹博士。京都置左右教坊,掌俳优杂技。自是不隶太常,以中官为教坊使。”宋代也设教坊,属太常寺。《宋史·职官四·太常寺·教坊及钤辖教坊所》:“掌宴乐阅习,以待宴享之用,考其艺而进退之。”金代也置教坊,掌殿庭音乐,其官有提点(正五品)、使(从五品)、副使(从六品)、判官(从八品)、谐音郎(从九品)。见《金史·百官二·教坊》。明设教坊司,掌乐舞应承,属礼部;其官有奉銮一人(正九品)、左右韶舞各一人(从九品),左右司乐各一人(从九品)。见《明史·职官三·教坊司》。清废。参看宋高承《事物纪原·教坊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国民政府主席

    国民政府主席,又称主席委员,为中华民国政府元首,对内对外代表国民政府,但不负实际政治责任。国民党政府“行宪”以前的国家元首。其职权因政情和人物的的变动而有不同,多数时候只是名义上的元首。参见“国民政府

  • 省马院

    官署名。南宋养马机构。孝宗淳熙元年(1174),置养马使唤人,由步军司差拨。

  • 餼(饩)廪司

    官署名。元仁宗延祐五年(1318)由上都应办所改立,掌诸王驸马使客饮食,隶上都留守司。置大使、副使各一员。

  • 光禄

    1、官名。汉有光禄勋、光禄卿、光禄大夫。秦设郎中令,掌宫殿门户。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勋。属官有大夫、郎、谒者。大夫掌议论。大夫又分太中大夫、光禄大夫、谏大夫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郎中令》。东汉沿用

  • 都都知

    宋朝入内内侍省都都知简称。官名。宋设此官,为内侍长官,内臣的最高职位。见《宋史·职官六·入内内侍省》。参看“都知”条。

  • 后宫殿中治职

    宫官名。南朝宋太宗定后宫百官时置,职准左民尚书,四品。

  • 东绫锦使

    官名。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(977)置,后用为武臣阶官,属东班诸司使。真宗咸平元年(998),定为同六品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改正七品。徽宗政和二年(1112)重定武臣阶官,废。

  • 统税局

    官署名。民国二十年置,设在各省区,属财政部,掌管征收统税。设局长、副局长各一人。下设四课,分掌局务。

  • 常从郎

    官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增设谒者台后置,五十员,正九品,寻改为登仕郎,量事大小,受命出使。

  • 编录司

    南宋时低级吏员的组织。其所属成员统称为小使,分为上名、手分、贴司三个等次。县的主吏——典书、押司可保举品行端正不曾犯赃私罪的手分、贴司三两人就编录司习学,遇编录司有阙,由县上报到州,州委派官员进行考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