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攒典

攒典

吏名。金朝始置,掌诸仓、草场之钱粮帐目。岁收一万石以上之仓设二人,草场设二人。元朝沿置,凡与钱粮有关之仓、库、务中均设有,员额不等,任满后可转为司吏或典吏。明朝负责税务之衙署亦设有。清朝为地方吏员之一种。清制,地方之吏员有书吏、承差、典吏、攒典四种,攒典为各首领官、佐贰官、杂职官所属之吏。如县丞、典史之属吏均为是称。


吏员名。金元时置于与钱粮有关的仓、库、务,掌会计钱粮数目。任满后可转为司吏或典吏。清代设于司道及府厅州县衙门,属于书吏人员。《清会典·吏部》载:“外吏之别四:……四曰攒典。”注:“首领官、佐贰官、杂职官之吏,皆曰攒典。”设于布政司者,分属于经历、理问、库大使等,名额一般二至三人,多者四人; 设于按察使司的,一般是经历司、司狱司各一人(个别置二人),有数省照磨所各一人; 道员衙门中的攒典,仅有个别衙门在库大使之下设置一人;此外各府厅州县均设攒典,协助府厅州县的属官办理具体事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左猛贲将军

    官名。渤海国十卫之一左猛贲次官,置一人。

  • 免选

    官制用语。宋朝铨选制的一项规定。选人不再守选,直接赴吏部注授差遣,称免选。宋代铨选制度中的一项规定。准许选人不经守选,直接赴吏部注授差遣,称为免选。

  • 漕司

    转运使司省称。官名。宋朝转运使掌管漕运,所以也称转运使为漕司。唐朝设转运使,宋朝沿袭其制,在转运司设转运使。起初,转运使只负责粮饷转运等事,后来兼理边防、盗贼、狱讼、钱谷等事,成为一路高级地方行政长官

  • 郎中三将

    指西汉时的车、户、骑三将,属郎中令(光禄勋),秩皆比千石。车将掌车郎,户将掌户郎,骑将掌骑郎。平时郎掌守宫殿门户,战争年代也参战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郎中令》。西汉时合称车郎将、户郎将、骑郎将为郎

  • 医愈郎

    阶官名。金太医二十五阶之第末阶,秩从九品下。元十五阶之末阶,秩从八品。官名,也是官阶名。金朝的太医官,自从四品始,以下分为(二)十五阶。从九品下,称医愈郎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》。

  • 平章军国大事

    官名。辽末,耶律淳僭位,以张琳为守太师、平章军国大事,阳以元老尊之,实则不使与政。

  • 巡尉

    宋朝巡检与县尉合称。

  • 电威将军

    官名。南朝梁置,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一班,大通三年(529)定制后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十二班,南朝陈沿置,拟七品,比秩六百石。武官名。南朝梁置,为加官、散官性质的将军,秩第十一班

  • 封赠父母

    官员升赏的方式之一。历代多行其制,如《明史》卷一七六记慈寿皇太后上尊号。诏告天下。李贤因彭时的建议,奏行推恩之制,朝臣父母年七十予诰敕,百姓年八十给冠带。

  • 礼部员外

    官名。渤海国右六司礼部属官,位郎中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