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掌次

掌次

官名。《周礼》天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王出行止息处所的帷幕张设等事。《周礼·天官》:“掌次,下士四人,府四人,史二人,侯八十人”,“掌王次之法,以待张事”,“凡祭祀,张其旅幕,张尸次。射则张耦次。掌凡邦之张事”。贾公彦疏: “,以待张事’者,王出宫则幕人以帷与幕等送至停所,掌次则张之,故云,‘以待张事’”。


官名。周设此官,掌天子出行时在停住之处搭帐幕等事。《周礼·天官·掌次》:“掌次,掌王次之法,以待张事……掌凡邦之张事。”注:“法,大小丈尺。”疏:“次者,次则舍也;言次,谓次止,言舍,谓舍息;言以待张事者,王出宫,则幕人以帷与幕等送至停所,掌次则张之,故云以待张事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礼器库

    官库名。属礼部。清光绪三十二年(公元1906年)光禄、太常二寺并入礼部,在光禄寺旧署置礼器库,掌储存原光禄、太常二寺祭祀、宴飨所用器具及簿册等。设簿正四人,典簿四人,司库二人。

  • 主爵

    ①官署名。即主爵曹。北齐为吏部三曹之一,掌封爵事,置郎中一员。隋朝置为吏部四曹(司)之一,设侍郎、员外郎各一员,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侍郎为郎,废员外郎而置承务郎。唐高祖武德三年(620)改郎为郎中

  • 守阙书令史

    官名。宋徽宗大观 (1107—1110) 中枢密院置,员三人,正九品。

  • 司声

    官名。主讽谏之君王。春秋置。《管子·七臣七主》:“四隟不计,司声不听,则臣下恣行,而国势大倾。”《管子集校》郭沫若按: “司声当是谏官之属。古者‘陈诗以观民风’,‘士为诗,工诵箴谏’,以为规戒”。

  • 典属国下大夫

    官名。北魏置,掌管与少数民族交往的事务。《魏书·崔挺传》:“(挺)拜中书博士,转中书侍郎”,“转登闻令,迁典属国下大夫。”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职员令未载。参见“典属国”。

  • 勾覆案

    官署名。宋哲宗元祐元年 (1086) 置,隶户部,职同刑部之比部。三年,以其事归比部。

  • 引年致仕

    官场用语。官员已到或末到致仕之年,因昏老不能任事,或自愿退居就闲,援引七十岁休致之制,向朝廷申请致仕,称引年致仕。

  • 太子副司藏

    官名。金朝置,属宫师府。位在太子司藏之下,掌库藏财货出入之事。

  • 便殿帅

    宫中女官名。南朝宋明帝定后宫百官时置,属宣融房,六品。

  • 平秋郎

    散官名。明洪武四年 (1371)置,为钦天监散官,以授五官保章正。十五年废,改依文散官分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