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掌交上士、中士

掌交上士、中士

官名。《周礼》秋宫之属有掌交中士八人,掌巡行邦国,结好诸侯。北周仿《周礼》之制置掌交上士,正三命;掌交中士,正二命。属秋官府蕃部中大失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捕盗步军校

    官名。清朝八旗步军营之职官。康熙三十四年(1695)设。正五品。满洲旗各三人,蒙古、汉军旗各一人,于各旗步军校内派委。掌率捕盗步军三百二十人,以缉捕盗贼。

  • 副催长

    官名。清朝内务府所属七司以及钱粮衙门等机构均置。位催长下,负责催办具体事务。自九品至无品级不等。

  • 世券

    即“丹书铁契”。明制,铁券可世代相传,故称。参见“丹书铁契”。

  • 东都苑东面监

    ①官署名。唐高宗显庆二年(657)改洛阳宫农圃监置,设监、副监各一员,丞二员,掌本苑完葺苑面、宫馆、园池与种莳、蕃养六畜之事。②官名。唐朝东都苑东面监长官,从六品下。

  • 猛震将军

    见“十猛将军”。

  • 讲议司

    官署名。北宋徽宗崇宁元年(1102)置,隶尚书都省,负责讨论宗室、冗官、国用、商旅、盐铁、赋调等问题,以宰相蔡京提举,下设参详官、检讨官。同时,枢密院亦置,讨论武备之事,以知枢密院为提举。三年,皆罢。

  • 导官署令丞

    官名。西汉始置导官令及丞,主舂御米制作乾糒,属少府。东汉后改隶大司农,东晋及南朝均沿置,北齐称导官署令丞,属司农寺,置令及丞,又有御细部、麹面部、典库部等仓督员。隋沿置,设令二人,又有御细仓督、麹面仓

  • 行介

    官名。又称“上介”。周朝置,外交使官行人的副使。《韩非子·八经》:“遗使约其行介”。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:“楚公子围聘于郑”,“伍举为介”。杜预注:“介,副也。”

  • 秘书校书郎

    官名。北魏置,秘书省属官。详见“校书郎”。官名,三国魏置,属秘书监,掌校对图书。北魏也置,属秘书省。由“郎”担任,则称“秘书校书郎”,由“郎中”担任,则称“秘书校书郎中”。参看“秘书署”、“校书”条。

  • 荫补

    官制用语。又称任子、世赏、恩荫。宋朝重要入仕途径之一。文武官五品以上、带职官六品以上,其子弟、本宗及异姓亲属、门客等皆可补官。有圣节荫补,每年逢皇帝诞辰一次; 大礼荫补,每三年逢郊祀时一次; 致仕荫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