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掌书

掌书

官名。① 战国齐置,掌书记之事,又称“尚书”。《吕氏春秋·骄恣》:齐宣王“遂召掌书曰:‘书之,寡人不肖而好为大室,春子止寡人。’”②唐朝太子内官,三人,从八品,掌符契、经籍、传宣、启奏、教学、禀赐与纸笔等事。③ 明清衍圣公府属官,一人。明朝以流官充任,清朝定秩正七品,掌府内文书。④太平天国官,专掌文书。起义之始即设,于东、西、南、北、翼王殿六部尚书之下,国宗、侯、相、检点、指挥之下,官阶随之变化,一般只低于主管官一级,最高则至职同总制。如国宗掌书职同总制,侯、相掌书职同监军。⑤明朝道官。为龙虎山正一真人的僚佐。


1、女官名。唐代设此官,为太子内官,从八品,掌符契、经籍、宣传、启奏、教学、禀赐、纸笔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二·太子内官》。

2、明、清衍圣公府设掌书一人,正七品,掌府内文书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二·衍圣公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柔远清吏司郎中

    官名。简称柔远司郎中。清朝理藩院柔远清吏司之主官。掌司事。初设满洲一人,嘉庆四年 (1799) 后改设宗室一人。

  • 单于前辅

    官名。十六国北燕置。为大单于四辅之一,佐大单于掌管境内少数民族事务。万陵曾任之。见《晋书·冯跋载记》。

  • 行台右丞

    “行台尚书右丞”的省称。

  • 官名。又称“寺人”或“内竖”。周朝置。未成年的近侍小臣,掌内外之令的传达。《国语·晋语四》:“文公之出也,竖头须,守藏者,不从。”韦昭注:“竖,文公内竖里凫须,公出不从,窍藏以逃,尽用以求纳公。”《周

  • 小武伯

    西魏、北周左、右小武伯下大夫的省称。

  • 湖广司

    官署名。即“湖广清吏司”。

  • 营构都将

    官名。北魏、东魏置,掌营建事务。《魏书·韦阆传》: “(姜昭)自平宪司直,出为兖州安东长史,带高平太守,卒于营构都将。”

  • 冶匀啬夫

    官名。战国时中山国设置,裘锡奎《啬夫初探》说,近年来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对平山县中山王墓进行发掘,出土的铜器铭文中有冶匀啬夫之名,“似是以冶铸为专职的官吏。”(见《云梦秦简研究》,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。

  • 延昌宫使

    官名。辽朝北面官,统领延昌宫军民之政,延昌宫长官。下设副使、太师、太保、侍中等职。

  • 尚乘局司廪

    官名。唐与尚乘局置司廪、司库各一人,秩正九品下,掌六闲藁秸出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