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捕虏将军

捕虏将军

官名。东汉初置,为杂号将军,统兵出征。后省。献帝建安(196—220)中曹操复置,李典由裨将军迁此。十六国西秦亦置。见《晋书·吐谷浑传》。


杂号将军名,东汉始置,掌征伐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“七月丁亥,幸谯。遣捕虏将军马武、偏将军王霸围刘纡于垂惠。”东汉末年曹操也置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李典传》:“(袁)绍破,以典为裨将军……迁捕虏将军。”后世也有沿置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加捐指分

    见“指分”。

  • 噶布什贤噶喇依昂邦

    满语官名。武职。汉译为“前锋统领”。

  • 总务长

    大学职名。国民党政府时期规定,大学设总务长一人,由教授兼任,秉承校长旨令,主持全校总务事宜。

  • 黄门倡

    宫内乐人,西汉置,属黄门署。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:“时有幸倡郭舍人,滑稽不穷,常侍左右。”注:“师古曰:幸倡,倡优之见幸遇者也。”《汉书·艺文志·歌诗》:“黄门倡车忠等歌诗十五篇。”

  • 监督

    官名。清朝设,为某一具体办事机构之主管官。初,为户部、工部所辖之职官,如户部所属之京通十三仓、大通桥、各榷关、工部各榷关均设。后,清末新设各学堂及大清银行亦置,为主管官。光绪二十七年(1901)后在全

  • 州军府长史

    官名。汉代将军所属有长史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袁绍传》记韩馥为冀州牧,以耿武为长史,是汉末至三国魏,州亦已有长史。至晋代,州刺史带将军者,其军府之制渐次形成,长史为州军府的上佐,掌理军府政务,多带州治所的

  • 大天源延圣寺总管府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,又称天源延圣营缮总管府。泰定帝泰定元年(1324)降为提点所,隶万安规运寿福总管府,又称天源营缮提点所。掌累朝神御殿祭祀及钱谷事。致和元年(1328)三月,在延圣寺内建显宗甘麻刺神御殿

  • 噶布式显章京

    即“噶布什贤章京”。

  • 典厩署

    官署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龙厩署置,仍隶太仆寺,设令二员、丞二员,有左右驳皁二厩。唐朝太仆寺沿置,有令二员、丞四员,掌饲马牛、给养杂畜,良马一丁,中马二丁,驽马三丁,乳驹、乳犊十给一丁; 又有

  • 州院

    官署名。宋朝各州皆置,以录事参军主管,与同理院同掌本州刑狱之事。宋代州的审判机构之一,即录事参军的衙门。以录事参军为主官,原先只管民事,后来也兼管刑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