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抚谕使

抚谕使

官名。南宋高宗建炎元年(1127),始于京城设,以执政充任。后诸路亦置,皆以朝臣充任。掌宣扬朝廷意旨,安慰存问,按察官吏,采访民间利病。或不加使名,只称抚谕官。其官署称抚谕使司或抚谕司。


官名。宋设此官,起初只掌安抚慰问,采民利病,后来兼管按察官吏,伸民冤抑等。《宋史职官七·抚谕使》:“抚谕使,掌慰安存问,采民之利病,条奏而罢行之,亦不常置……其后,李正民以中书舍人为江、浙、湖南抚谕使,且令按察官吏,伸民冤抑……或不以使名,则称抚谕官,所至以某州抚谕司为名,具宣恩言,俾民知德意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函人

    官名。周朝置。掌铠甲制作的工官。《周礼·冬官·考工记》: “函人为甲”。

  • 尚寝

    官名。隋高祖开皇二年(582)始置,为宫廷女官,掌燕寝进御次序,视从九品。炀帝改从五品,为尚寝局长官,二人。下设司设、司舆、司苑、司灯四司。唐朝改正五品。宋、金、明悉如唐制。明永乐(1403—1424

  • 四翊将军

    梁陈时对翊左、翊右、翊前、翊后四将军的合称。

  • 赐劳

    赏赐劳绩。秦汉考课官吏劳绩以日计算,有功则赏赐若干日,有过则罚若干日。《睡虎地秦墓竹简·厩苑律》: “赐牛长日三旬”,“赐田典日旬”。

  • 御营副使

    官名。南宋置,为御营司的副主官,见“御营使司”。

  • 同知制国用司事

    官名。元置,为制国用司的副长官,见“制国用司”。

  • 上都醴源仓大使

    官名。元至元二十五年(公元1288年)置,属光禄寺,秩从九品,掌受大都转输米麹,并酝造车驾临幸次舍供给之酒。设大使一人为主官,下设直长一人。

  • 弥里

    官署名。原为契丹聚落单位。入辽后,置为乡一级建置,设官管理,长官称“辛衮”。辽代部族中相当于汉族地区“乡”的建置。设官有辛衮,本名马特本,属北面部族官。

  • 右屠耆王

    匈奴官名。屠耆为匈奴语“贤”,汉人因称右贤王。为单于之下最高官职,以单于子弟充任,一般统辖万余骑,居单于西方,最为大国,下置千长、百长、什长、裨小王、相、都尉、当户、且渠等官属,以管理军政事务。十六国

  • 副营造司

    海关工务部营造科洋员,地位次于营造司。见“工务部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