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抚军大将军

抚军大将军

官名。三国魏文帝黄初(220—226)中置,以司马懿任之,文帝出征时,总留守事。二品,魏末司马师、司马炎相继任之,执掌朝政。晋沿置,二品,禄与特进同,置长史、司马、主簿等。如开府辟僚佐,则位从公,进为一品。西晋武帝时司马亮任之,领后军将军,统冠军、步兵、射声、长水等营,给兵五百人,骑百匹。十六国汉、后秦、西秦、大夏皆置。南朝宋仍二品,齐位从公,开府仪同如公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 定为从一品中,二十三年改为二品。


杂号将军名,三国魏置,掌征伐或留守,驻守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明帝纪》;“吴将诸葛瑾、张霸等寇襄阳,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讨破之……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为骠骑大将军。”后司马师、司马炎相继任抚军大将军,掌朝政。其后,晋、十六国汉、后秦、西秦等沿置。南朝宋、齐,北魏等也置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帘箔场

    官署名。宋朝置,掌抽算竹木、蒲苇,制造帘箔,以供内外之用。设监官二人,以京朝官充任。上隶将作监。宋将作监所属机构。掌抽算竹木、蒲苇、造制帘箔,以供需用。设监官二人,以京朝官充任。

  • 刑部左曹

    即“刑部左厅”。

  • 奏片

    文书名。清朝军机处使用的简便上行文。军机大臣在遵旨办理日常政务时,随时有事向皇帝请示或报告即用。不具衔名,开首即陈述事项,末以“谨奏”作结。在清官文书中别具一格。

  • 门吏

    ①春秋战国时闾里司门小吏。《墨子·号令》: “门有吏,主者 (诸) 门里管闲。”②战国及其后位尊者所设司门小吏。掌通报、登录往来宾客。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 “(春申君)召门吏为汗先生著客籍,五日一见。

  • 虞师

    官名。同“吴师”。周朝置。掌山林水泽。《大簋铭》: “王呼吴(虞)师召大”。《管子·立政》:“修火宪,敬山泽林薮积草,夫财之所出,以时禁发焉; 使民于宫室之用,薪蒸之所积,虞师之事也。”《荀子·王制》

  • 三校尉

    参见“太子三校”。

  • 弘义宫汉人行宫都部署司

    即“弘义宫南面行宫都部署司”。

  • 常务次长

    官名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见“政务次长”。

  • 才识兼茂科

    科举制科之一。宋代设置,属于长才类科目,仁宗时诏举之。景祐元年(公元1034年) 六月, 吴育及第;庆历二年(公元1042年)八月,钱明逸及第;嘉祐二年(公元1057年)夏噩及第; 嘉祐四年(公元10

  • 主计处会计局局长

    官名。属“国民政府主计处”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