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总领

总领

官名。①南宋置。高宗绍兴三年(1133)始设于都督府,六年,又设于诸大将之下。均以朝臣充任。先是以总制财赋为名而设,后实专掌报发御前军马文字,与闻军政。②清朝设于虎枪营及内务府。虎枪营总领,康熙二十三年(1684)设,三人,上三旗每旗一人。雍正元年(1723)增至六人,每旗二人。由一品至五品大臣、官员内特简,位虎枪营总统之下。与总统共掌辖本营官兵以备扈从。内务府于御茶、膳房设,为二房主官。掌理宫内备办饮食及典礼筵宴所用酒席之事。顺治(1644—1661)初于茶房、膳房各设三人,康熙二十八年(1689),膳房设委署总领一人。雍正元年(1723),定授二等侍卫衔。乾隆十三年(1748)改由总管大臣统辖。二十四年,膳房总领改称“尚膳正”,茶房总领改称“尚茶正”。此外,内务府奉宸苑及圆明园等园亦设,均为各处属官,员额不等,分掌各园庭看守、值宿事务,亦于乾隆二十四年改称“苑丞”。


官名。1、宋置,名义上是应办调运诸军钱粮,实为专报御前军马情况,使之预闻军政,稍分各将之权。《宋史·职官七·总领》:“掌措置移运应办诸军钱粮,以朝臣充,仍带幹阶、户部等官。朝廷科拨州军上供钱米,则以时拘催,岁较诸州所纳之盈亏,以闻于上而赏罚之……绍兴十一年,收诸帅之兵改为御前军,分屯诸处,乃置三总领,以朝臣为之,仍带专一报发御前军马文字。盖又使之预闻军政,不独职饷餽而已。”

2、光禄勋的别称。见清人梁钜章《称谓录·光禄寺·总领》。

3、清代虎枪营设总领,掌辖本营官兵以备扈从,车驾蒐狩列前驱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四·虎枪营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东都省

    官署名。辽朝置,属北面军官,分掌军马之政。官署名。辽置,属北面军官。以东都省太师为主官,分掌兵马之政。

  • ①主管。《尚书·周书·泰誓》: “亦职有利焉”。蔡沈集传: “职,主也。”②职务、官职。《尚书·周书·周官》: “六卿分职。”《周礼·天官·序官》: “设官分职”。③宋朝任官制度。宋朝任官有官、职、差

  • 行都水监

    官署名。元朝都水监派出机构,掌巡视河道、治河等事,设于顺帝至正八年(1348),立司济宁路郓城。九年,又立山东河南等处行都水监。各置监、少监、监丞等职。官署名。元至正六年(公元1346年),因黄河连年

  • 中宫

    本是宫名,因皇后居此,故有时用来代替皇后。卫宏《汉官仪》:“皇后称中宫。”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:“大长秋一人,二千石。”“掌奉宣中宫命。凡给赐宗亲,及宗亲当谒见者关通之,中宫出则从。”皇后的代称。《周礼

  • 学系主任

    大学职名。国民党政府时期规定,大学各学系各设主任一人,办理本系教务,由院长商请校长聘任;独立学院各系主任由院长聘任。

  • 领运千总

    官名。明清督理漕粮之官员。隶于总漕。明朝漕粮北运, 由卫所官军运,设守御千户所千总、所千总领运。清朝裁卫,改归州县,而领运之卫所依旧。设守御所千总十三人,为从五品,所千总一百八人,为从

  • 农务司

    官署名。清末农工商部所属机构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,改商部平均司设。掌农田、屯垦、树艺、蚕桑、山利、海界,并各省河湖江海堤防工程,以及河道、海港、各处沟洫岁修款项核销事宜。置郎中三人、员外郎四人、

  • 利用监

    官署名。元世祖至元十年(1273)改资用库置。二十年罢,二十六年复置,升从三品。二十九年,升正三品。掌皮货衣物出纳。成宗大德十一年(1307),升利用院,秩从三品。武宗至大四年(1311),复为监,正

  • 教阅房

    官署名。北宋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,枢密院置。掌军兵校习,封桩阙额请给,催督驿递及湖南路边防之事。与其他各房由副承旨总领,自设令史、书令史佐理其事。宋枢密院属吏诸房之一。掌办中外校习,封

  • 国三老

    官名。新莽末更始政权置。东汉亦置,汉碑有记载,为封国所置三老,职掌同三老。《后汉书·刘玄传》: “悉拜置诸将,以族父良为国三老。”参见“三老”。官名。汉代在郡国县乡置三老,在郡为郡三老,在王国为国三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