府主
魏晋南北朝诸公、军府长官的泛称,相对本府僚佐、属吏而言。《魏书·辛纂传》: “稍转太尉骑兵参军,每为府主清河王怿所赏。”
佐吏、幕僚称所属长官为府主。晋朝潘安仁(岳)《闲居赋序》:“今天子谅闇之际,领太傅主簿。府主诛,除名为民;俄而复官,除长安令。”《北齐书·王昕传》:“太尉汝南王悦,辟骑兵参军……频召不至,悦乃自旨呼之,曰:‘怀其而忽府主,可谓仁乎?’”
魏晋南北朝诸公、军府长官的泛称,相对本府僚佐、属吏而言。《魏书·辛纂传》: “稍转太尉骑兵参军,每为府主清河王怿所赏。”
佐吏、幕僚称所属长官为府主。晋朝潘安仁(岳)《闲居赋序》:“今天子谅闇之际,领太傅主簿。府主诛,除名为民;俄而复官,除长安令。”《北齐书·王昕传》:“太尉汝南王悦,辟骑兵参军……频召不至,悦乃自旨呼之,曰:‘怀其而忽府主,可谓仁乎?’”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 仿《周礼》筮人置,北周沿置。春官府太卜下大夫属官,掌以蓍草占卜吉凶,执三易,以辨九筮之名。下设筮占下士以佐其职。正二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 罢。
①西汉宫中收藏图书档案之处,由御史中丞掌管。东汉以来御史中丞出为御史台长官,遂成为御史台的别称。②东汉置兰台令史掌书奏及印工文书,班固任其官,受诏撰史。后世因用作史官的别称。③即“秘书省”。高宗龙朔二
官名,为校尉的佐官,掌文书等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。
官署名。置于元顺帝至正十八年(1353),立于京城四隅,以备防御。
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为天朝典官,掌刊刻诏旨及书籍,员额四人,官阶为职同指挥。
官署名。清朝内务府上驷院之办事机构。康熙三十三年 (1694)设。掌本院官员吏役俸饷及马驼草料稽核奏销等事。与左司共设郎中一人,掌左司印,本司另设员外郎二人,主事、委署主事各一人。
官名。即“浙江清吏司员外郎”。
流外官名。唐置,属太子内坊,员额六人,秩流外五品,主序导宾客。
官名。西魏、北周置,详见“勋侍下士”。
官名。北魏置。大行台次官,佐大行台尚书令掌台中事务,权任颇重。《周书·贺拔胜传》: “(孝武帝)乃拜胜为都督三荆、二郢、南襄、南雍七州诸军事,进位骠骑大将军,开府仪同三司、荆州刺史,加授南道大行台尚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