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小司徒上大夫

小司徒上大夫
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地官府次官,多省称为“小司徒”,员二人,佐大司徒卿掌民户、土地、赋役、教育、仓廪、关市及山泽渔猎等方面的事务。正六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


官名。北周依《周礼》之制设置,为大司徒卿的副职。《周礼》小司徒掌理建立教官的官法,稽考王城中以及四郊都鄙的男女人数与以井、比编制的家数,分别贵贱、老幼和残废有疾病的情况,分派或免除他们的力役,并执掌祭祀、饮食、丧祭的禁令,使他们不失礼法,凡有事时召集徒众。国家有军旅大事,召集六乡的正卒,若有灾寇大敌,同时召集羡卒。每年年终,考核所属的地官,根据他们的工作成绩综计簿册,施行赏罚,并命令各级官员整理政绩资料呈报。北周小司徒上大夫员额二人,正六命。任此职者见《周书·史宁传》“孝闵帝践阼,拜小司徒,出为荆襄浙郢等五十二州及江陵镇预诸军事荆州刺史。”参见“大司徒卿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掌药御侍

    女官名。金置此官,正九品,掌御医药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三·内命妇品》注。

  • 总理衙门

    即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”。

  • 主膳

    杂任职名。唐于殿中省尚食局置八百四十人,又光禄寺太官署置监膳史五人,《旧唐书·职官三》作主膳,掌供膳食之事。

  • 吏科

    官署名。明清六科之一。明洪武六年(1373)置,设给事中二人。初隶承敕监,后隶通政司。二十四年设都给事中一人,左、右给事中各一人,给事中四人。南京吏科亦设给事中一人。永乐(1403—1424)中六科自

  • 都尉千人

    官名。汉代郡都尉的属官有千人,掌领兵之事。《汉书·灌夫传》有“千人”,孟康注:“官主千人如候、司马也。”千人的下一级为五百,见《汉印文字征》。东汉时边郡部都尉屯兵系统的属官有千人、骑千人,千人主步兵,

  • 中行

    ①春秋晋国军制。晋文公五年 (前632)于上、中、下三军外增左、中、右三行,八年废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 “晋侯作三行以御狄,荀林父将中行。”②唐、宋尚书省六部依其办公位次,分为前行、中行、后行、

  • 祭史

    官名。春秋晋置。掌祭祀山川神祗之官。《左传·昭公十七年》: “使祭史先用牲于雒。”官名。春秋时晋国设置,掌管祭祀之事。《左传·昭公十七年》:“晋荀吴帅师涉自棘津,使祭史先用性于雒。”

  • 掌犬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秋官府田正下大夫掌犬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

  • 大都酒课提举司

    见“酒课提举司”。官署名。元置,属户部。掌酒醋榷酤之事。置提举一人,从五品;同提举二人,从六品;副提举二人,从七品;提控案牍二人,司吏五人。后省同提举、副提举各一人,其他员额如故。

  • 悦众

    ① 官名。赞宁《大宋僧史略》卷中《僧寺纲科》:“案西域知事僧总曰羯磨陀那,译为知事,亦曰悦众,谓知其事悦其众也。”亦译作“维那”。十六国后秦以慧远为之,佐僧正管理全国僧务。僧正秩同侍中,此职稍降。②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