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宫相都总管府

宫相都总管府

官署名。金朝置。秩正三品。文宗至顺二年(1331),罢官相府与鹤驭司,改怯怜口钱粮总管府置,孝昭功万户都总使司,旋独立。置达鲁花赤二员,都总管一员,副达鲁花赤、同知、副总管各二员。辖织染杂造人匠都总管府、管领诸路打捕鹰房纳绵等户总管府等机构。


官署名。元至顺二年(公元1331年)罢宫相府并鹤驭司,改怯怜口钱粮总管府置,隶昭功万户都总使司,旋独立。秩正三品,主官为都总管,以达鲁花赤监之;下设副达鲁花赤、同知、副总管等官。领织染杂造人匠都总管府、管领诸路打捕鹰房纳绵等户总管府、平江稻田提举司等机构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右银青光禄大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置。《周书·黎景熙传》:“魏恭帝元年 (554),进号平南将军、右银青光禄大夫。”为加官,无具体职掌,正七命。参见“光禄大夫”。散官名。北周置,秩正七命,参见“银青光禄大夫”。

  • 路杂造局

    官署名。元置,属路总管府,掌杂造器物。设官有大使、副使各一人。

  • 牌头

    清朝山西、陕西等处边外蒙古地方编户头目。乾隆八年(1743)设,每堡四名,於种地民人内择其诚实者充任。专司查报拖欠地租、偷窃为匪及来历不明者之事。(1)元代蒙古军与探马赤军征调之法是:家有男子,年十五

  • 漠南马群司

    官署名。辽朝北面官,掌漠南马群饲养蕃息之事。以太保为长官。

  • 世官制

    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主要任官制度。其时王族、贵族凭借宗法、分封之制,世代承袭各种官职。《逸周书·商誓》记商代灭亡以后,周武王召集了伊、旧、何、父……幾、耿、肃、执等“殷之旧官人”(即在商代世代为官的贵

  • 县儒学博士

    学官名。辽置于诸县,属南面方州官。其下有助教。

  • 荫叙

    明清荫子为官之制。明洪武(1368—1398)年间初行,后渐成定制。凡官三品京堂以上者,皆得蒙恩荫子为官。荫子必须年满二十五岁,能通五经四书大义者,首荫嫡长子孙、次及旁支。受荫之前必须于原籍所在之布政

  • 馆人

    官名。春秋时郑、战国滕国等置、掌理馆舍接待宾客。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: “敝邑馆人之属也。”杜预注: “守舍人也。”《孟子·尽心下》: “孟子之滕,馆于上宫。有业履于牖上,馆人求之弗得。”

  • 外城工巡局

    官署名。清光绪三十一年(公元1905年)七月置,掌同内城工巡局。设会办外城工巡局事务大臣二人,下设监督、总办、帮办等。内部组织分为文案处、支应处、待质所、发审处。所属机构有内外城巡捕东分局,外城巡捕西

  • 地官府

    官署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与天官、春官、夏官、秋官、冬官府合称六府。以大司徒卿为长官,设小司徒上大夫、地官府都上士佐其职,领民部中大夫、载师中大夫、师氏中大夫、司仓下大夫、司门下大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