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计司
官署名。西夏元昊建国初期设置。掌文武官员的注籍应选、人事调补。
官署名。西夏设置,掌管夏国文武官吏选补之事,以官计使为长官。
官署名。西夏元昊建国初期设置。掌文武官员的注籍应选、人事调补。
官署名。西夏设置,掌管夏国文武官吏选补之事,以官计使为长官。
魏晋南北朝时期指诸侍中中主要值事者,由侍中轮流担任。舆驾出时,由其主持仪式,并负玺陪乘。
官名,北洋政府设置,见“乌里雅苏台参赞”。
官名。五代后周始置,为诸司使之一。宋朝沿置,属东班诸司使,多不领本职,仅为武臣迁转之阶。真宗咸平元年(998)定为同六品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改正七品。徽宗政和二年(1112)废。官名。
国民参政会的成员,由国民党政府遴选。见“国民参政会”。
公府诸曹之一。东晋初,晋元帝镇东丞相府置典兵曹,主兵事,设典兵参军以掌理曹事。
明代宦官衙门司礼监的附属机关。专管营造龙床、龙桌、箱柜之类。设掌作官一人,散官十余人,由司礼监监工年老资深者挨转。
①官名。唐朝置,为都城及其他地方重要府级行政副长官。玄宗开元元年(713),改京兆、河南、太原等府司马设,各二人,从四品。掌贰府州之事,岁终则更次入计。宋朝沿置,于京城开封府、临安府及陪都河南、应天、
官名。南诏望苴蛮官,代王裁处,以付六曹。
官名。隋于内侍省置宫闱局,设令二人,丞三人。炀帝改内侍省为长秋监,改宫闱局为宫闱署,参用士人。唐复为宫闱局,属内侍省,掌宫内门禁,领无品宦官侍奉内廷、设令二人,从七品下;丞二人,从八品下,属吏有书令史
清朝县丞之别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