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宗伯

宗伯

官名。① 周朝始置,又称宗人,礼官之长,卿爵。掌宗室礼法及宗庙社稷祭祀礼仪。《国语·周语上》: “宗伯九之,王则大徇。”韦昭注: “宗伯,卿官,掌相王之大礼。若王不与祭则摄位。”《大戴礼记·盛德》: “父子不亲,长幼无序,君臣上下相乖,曰不可也。不和则饬宗伯。”又《周礼》列为六卿之一,为春官之长。有大、小宗伯之分职。西汉平帝元始四年(后4)改宗正而置,掌皇族事务。新莽并其官于秩宗。东汉复旧名。西魏、北周时设为春官府长官。② 明清时为礼部尚书俗称。


官名。1、掌邦礼,佐王和邦国。《尚书·周官》:“宗伯掌邦礼,治神人,和上下。”《周礼·春官·宗伯序官》:“乃立春官宗伯,使帅其属而掌邦礼,以佐王和邦国。”宗伯又分大宗伯和小宗伯。大宗伯掌“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,以佐王建保邦国”。小宗伯为大宗伯之副,“掌建国之神位,右社稷,左宗庙”。见《周礼·春官·大宗伯、小宗伯》。秦称奉常,汉景帝中六年更名太常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奉常》。后代改称礼部,故称礼部尚书为大宗伯,礼部侍郎为小宗伯。

2、掌皇族亲属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宗正》:“宗正,秦官,掌亲属,有丞。平帝元始四年更名宗伯。”属官有都司空令丞、内官长丞、公主家令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书画局都监

    官名。金置,见“书画局”。

  • 狱门亭长

    官名。西晋置,为县属吏。吏名。晋代置于县,见《晋书·职官志》。其职掌当在于守护县狱。

  • 泉府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地官府司市下大夫属官,掌钱币的铸造,其下设泉府下士以佐其职。正二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

  • 印务梅伦

    官名。清至民国时期蒙古各旗置,每旗一人,佐理旗政,地位在协理台吉之下。印务梅伦有事故时,由管旗副章京或闲散梅伦代之。印务梅伦限于台吉出身者充任。

  • 御船处管理大臣

    官名。清乾隆十六年(公元1751年)置御船处,管理奉宸苑、圆明园、清漪园御舟事务。主官为管理大臣,无固定员额;下设司员、笔帖式、司匠、催长、水手、网户等,掌承应皇帝游幸坐船事务。

  • 右猛贲

    渤海国十卫之一,相当于唐朝的十六卫,置大将军一人、将军一人。

  • 西曹书佐

    官名。州刺史佐吏。晋改功曹书佐置。南朝、北魏、北齐、隋俱置。掌诸吏及选举事,位在别驾、治中下,与主簿相亚而略低,但在诸从事上。北齐司州视八品,他州视从八品; 隋雍州视从八品,他州视正九品。炀帝大业三年

  • 后军都督府

    官署官。明朝五军都督府之一。初分领在京横海卫、鹰扬卫、兴武卫、江阴卫。永乐(1403—1424)迁都后改横海卫、江阴卫隶南京后军都督府,增留守后卫、大宁中卫、大宁前卫、会州卫、富峪卫、宽河卫、神武左卫

  • 猫儿房

    宫廷祗应机构。明置,有近侍三、四人,专饲御前有名分之猫。凡皇帝所锺爱者,均加升管事职衔。雄猫叫“某小厮”,骟猫叫“某老爹”,雌猫叫“某丫头”。候有名封,则叫某管事,或直称猫管事,赏赐如中官之数。

  • 保头

    官场用语。宋朝举人赴解试或选人注官,皆须三、五人或十数人结成一保,撰写保状。三次应试而终场者称为保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