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安东将军

安东将军

官名。东汉献帝时,曾加徐州牧陶谦为之。为出镇某一地区的军事长官,或作为州刺史兼理军务的加官。魏晋以后与安南、安北、安西将军合称为四安将军。南朝梁、陈时加安前、安后、安左、安右将军,合称八安将军。三国魏、晋、南朝宋皆三品。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 (508)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十一班,普通六年 (525)改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三十一班。陈拟三品,比秩中二千石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(493)定为二品下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降为三品,北齐为褒赏军功勋臣的闲职,三品。


杂号将军名,东汉末年置,掌帅军征伐或镇守一方兼任地方长官或为地方长官兼管地方军事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陶谦传》:“董卓之乱,州郡起兵,天子都长安,四方断绝,谦遣使间行致贡献,迁安东将军、徐州牧,封漂阳侯。”魏沿置。晋以后与安南、安北、安西将军合称四安将军。南朝梁、陈加置安前、安后、安左、安右四将军,合称八安将军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夷离董

    官名。① 契丹各部统兵官,始见于契丹遥辇后期,一度成为实际执政官,各部夷离堇皆由本部望族中世选。辽太祖即位前曾为迭刺部夷离堇,立国后仍以夷离堇为各部之长。太祖时,迭刺、乙室、奚以外的小部族夷离堇改称令

  • 太子内直备身军主

    参见“太子内直备身五职”。

  • 四方馆录事

    官名。隋置,掌署内各项行政事务。

  • 都统制司

    官署名。北宋后期,大军出师征伐,诸军不相统属,即以其中一人为都统制。建炎元年(公元1127年)置御营使司,在御营使、御营副使的节制下统领军队。南宋时都统制为各支屯驻大军的统帅,其官署称为都统制司,有副

  • 京畿都漕运司

    官署名,明初设此官署,掌京畿漕运事务。其官有漕运使,正四品;知事,正八品;提控案牍,从九品;属官监运,正九品。见《明史·职官二·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兼管河道一员》。参看“漕台”条。

  • 中监女史

    宫官名。南朝宋太宗定后宫百官时置。紫极、光兴二房俱设。四品。

  • 理事同知

    官名。清朝同知之一种,为厅之长官,掌厅事。清制,直隶厅或厅之长官,分设理事同知、理事通判、抚民同知及抚民通判。属同知者,正五品; 属通判者,正六品。官名。清康熙二年(公元1663年)置,属奉天府。员额

  • 考工令

    官名。汉武帝太初元年 (前104) 更名考工室令置,属少府。新莽更名共工。东汉仍称考工,转属太仆。秩六百石,有丞二人。主作器械,以兵器为主,成则上交执金吾入武库; 兼作青铜器、漆器及织绶诸事。西汉时下

  • 宣政院使

    官名。元朝置。秩从一品。宣政院长官。初置院时,设二员,为长者以朝廷大臣兼任,位居第二者由帝师推荐僧人担任; 下设同知二员,副使二员,参议二员,经历二员。后增设断事官、佥院、同佥、院判等职,院使员数也不

  • 太官汤官丞

    官名,汉置,为太官令的佐官,属少府,掌酒。《后汉书·百官三》:“太官令一人,六百石。本注曰:掌御饮食。左丞、甘丞、汤官丞、果丞各一人。本注曰:左丞主饮食,甘丞主膳具。汤官丞主酒。果丞主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