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大宗伯卿

大宗伯卿
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 置,北周沿置。春官府长官,员一人,多省称为大宗伯,掌礼、乐、祭祀、天文历法、卜祝以及纶诰、著作等方面的事务。正七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参见“春官府”。


官名。北周依《周礼》之制,设大宗伯卿,为春官府的长官。《周礼》大宗伯的职务,掌理建立王邦祭祀天神、人鬼、地祗等的礼制,辅佐王平治安定天下,以吉礼祭享邦国的天神、人鬼、地祗,以凶礼哀吊救助邦国的忧患,以宾礼使邦国互相亲和,以军礼的威严统一邦国的制度,使他们不敢僭越。以九等任官的仪制,统一规定邦国的爵位。凡有天神、人鬼、地祗的重大祭祀,率领有职事的人员卜问祭日、再戒、洗涤祭品,检视鬯酒用的圭瓒,审阅祭祀用的牺牲与烹煮牲体用的镬器,奉持玉簋,诏告太祝祭祀的名号以为祝辞,预习王亲行的大礼,正式行礼之时在旁教王行礼。王若因故不能亲行祭祀,则代表王主祭。北周大宗伯员额一人,正七命。任此职者,见《周书·孝闵帝纪》:“元年(公元557年)春正月辛丑,以大司马河内公独孤信为太保、大宗伯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甘丞

    官名。东汉隶少府所属太官令,秩三百石,员一人,主膳具,掌诸甘肥。三国魏沿置,九品。职同。官名,汉置,属太官令,掌膳具。《后汉书·百官志三·少府》:“太官令一人,六百石。本注曰:掌御饮食。左丞、甘丞、汤

  • 太弟屯骑校尉

    官名。西晋成都王司马颖为皇太弟,相当于储君,以刘渊为太弟屯骑校尉。职如“太子屯骑校尉”。参见《魏书·匈奴刘聪传》。

  • 率义王

    爵名。三国魏以封鲜卑首领慕容莫护跋。封爵名,三国魏封鲜卑头领慕容莫护跋为率义王。

  • 右大将军

    官名。东汉初年曾置,旋罢。三国蜀后主景耀(258—263)中置,位次大将军。十六国前秦亦于大将军外分置左、右大将军。皆为统兵武职。将军名号,东汉光武帝置。凡将军皆掌征伐。《后汉书·李忠传》:“忠遂与任

  • 大旗手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在东王以下诸王、侯、丞相、检点、指挥、将军之下都设置大旗手一人,为军中掌大旗者,在战斗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。《贼情汇纂》卷四记大旗手的作用说:“群贼悉提心在口,视大旗所往而奔赴之,无敢或后

  • 科甲

    即指科举。清朝对经科举考试录取者称科甲出身。又,对此种人简称为“科甲”。唐科举之制,按试题难易程度,明经有甲乙丙丁四科,进士有甲乙两科。明清时俗称进士为甲科,举人为乙科,并称科举为科甲。由科举入仕者称

  • 秉笔

    职名。唐朝政事堂 (宰相议政办公总署) 移中书省后,于众宰相中推一人执政事笔,即主持处理日常政务,称秉笔主持宰相议政会议,总其记录,坐堂办公或承受皇帝旨意。实居首相之位。肃宗至德二载(757)始令宰相

  • 准备差遣

    官名。宋朝都督、制置使、总领、留守、安抚使、转运使、三衙长官等属官。临时派遣处置各种事务。官名。宋代都督府、制置使司、总领所、留守司、安抚使司、转运使司、三衙长官等所属,以备临时派遣处置各种事务。

  • 卿事

    官名。同“卿士”。周朝王室执政大臣。《番生簋铭》: “王命摄司公族、卿事、大史寮。”

  • 厄真

    即“额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