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大人

大人

①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。汉魏南北朝时的匈奴、乌丸、鲜卑及稍后的契丹等少数民族首领皆有此称。多由推举产生,任期有一定限制。《魏书》:“(乌丸)常推募勇健能理决斗讼相侵犯者为大人,邑落各有小帅,不世继也。”(《三国志·乌丸鲜卑东夷传》裴松之注引)《旧五代史·外国列传第一》: “先是,契丹之先大贺氏有胜兵四万,分为八部,每部皆号大人,内推一人为主,建旗鼓以尊之,每三年第其名以代之。”②官名。北魏建国初期,引用部落时期的称号为官名,置有六部大人、外朝大人等,分理政务。详见各条。


1、指部落首领,即渠帅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“乌桓大人来朝。”注:“大人谓渠帅也。”又“三十年春正月,鲜卑大人内属,朝贺。”《后汉书·肃宗孝章帝纪》:“夏六月,北匈奴大人率众款塞降。”《后汉书·南匈奴传》:“二十四年春,八部大人共议立比为呼韩邪单于。”《后汉书·乌桓鲜卑列传》:“有勇健能理决斗讼者推为大人。”

2、指地方上有势力的人,即大家豪右。《后汉书·岑彭传》:“彭因言韩歆南阳大人,可以为用。”注:“大人谓大家豪右。”

3、指大官贵族,《左传·昭公十八年》:“而后及其大人。”《易·乾》:“见龙在田,利见大人。”

4、指占梦的官。《诗·小雅·斯干》:“大人占之。”

5、在旧社会官场中,下属称上司为大人。

6、百姓称官员为大人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太子左詹事

    参见“右詹事”。

  • 礼部侍郎

    官名。① 隋朝礼部头司礼部司之长官,置一人,正六品上,掌礼部司事。高祖开皇三年(583)升从五品。炀帝大业三年 (607),升为礼部副长官,以佐尚书掌部事。礼部司长官改称仪曹郎。②隋朝以后中央行政机构

  • 威寇中郎将

    官名。东汉献帝建安 (196—220) 初孙权置,《三国志·孙韶传》裴松之注引《吴书》:“ (孙河) 从 (孙) 权讨李术,术破,拜威寇中郎将,领庐江太守。”官名,东汉末年孙权置,掌领兵征伐。《三国志

  • 留司台官

    见“三京留司御史台”。

  • 殿内御史

    官名。即殿内侍御史。

  • 江南科

    清朝兵部武选清吏司所属之办事机构。额设经承一人。

  • 词垣

    指翰林署。元虞集《道园学古录·寄陈众仲助教上都作诗》:“学省足清昼,词垣惊蚤秋。”

  • 御史治书

    即“治书侍御史”。《晋书·崔洪传》:“武帝世,为御史治书。”

  • 布政使

    官名。亦称“藩司”,或称“方伯”。明清各直省承宣布政使司之主官。掌一省之政令与财赋之事。明洪武九年(1376)设,一人,秩正二品。十四年增设左、右各一人。二十二年定秩从二品。宣德三年(1428)定十三

  • 边务大臣

    官名。全称为“川滇边务大臣”。清末光绪三十二年 (1906) 置,专管移民垦殖之事。所属有书记等官。官名。清末置,掌理边防事务。光绪二十九年(公元1903年)以“督办广西边防事务”名义任命。光绪三十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