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库大夫
官名。即库部郎中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,咸亨元年(670) 复名库部郎中。
官名。唐龙朔二年(公元662年)改库部郎中为司库大夫,咸亨元年(公元670年)复旧。
官名。即库部郎中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,咸亨元年(670) 复名库部郎中。
官名。唐龙朔二年(公元662年)改库部郎中为司库大夫,咸亨元年(公元670年)复旧。
本指饰有花纹之剑。汉制,朝服带剑。晋朝代之以木,谓之班剑。因其为虎贲所持,故晋以后成为随从侍卫之代称,且成为皇帝对功臣之恩赐,可随身进入宫殿,亦作为丧礼时的仪仗。晋朝得赐班剑者,自骠骑、车骑将军至侍中
官名。清朝内务府三旗包衣护军营掌治营务之副长官。康熙十六年(1677)设。时为长官。额定每旗五人,共十五人。从三品。雍正元年(1723)设包衣护军统领之后,为其副。
宦官职名。明置,见“林衡署提督太监”。
民国时,坊的常设监察机关,由坊民大会选举产生,监察委员三至五人。负责监察坊财政,纠举坊长及其他职员违法失职事项。
官名。元置,属宣政院,员额一人。
官名。州刺史属官,位在别驾从事下。南朝梁、陈置。官品依州等级不同而异,梁自九班至一班,陈自六品至九品。北魏、北齐皆置。一说即“治中从事”。
即“提举帐勾磨勘司”。
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天官府太医下大夫医正上士佐官,正二命。
官署名。即“王会清吏司”。
官名。南京在清代是两江总督驻地,置江宁府,民国初废府存县,因南京是中央临时政府所在地,居于首都的地位,仍存府制,但改称江宁府为南京府。民国元年(公元1912年)三月公布《南京府官制》二十一条,规定南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