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会上士、中士、旅下士
官名。见“司会中大夫”。
官名。见“司会中大夫”。
官名。战国置。《善斋吉金录》卷十四页三著录有“闻司马鉥”官印文。
官名。五代后周始置,宋朝不置殿前都点检后,为统兵官之一,位殿前都指挥使下、殿前都虞候上,以刺史以上充,徽宗政和(1114)定其位在正任承宣使上。武官名。宋置,见“殿前司”。
清朝尚虞备用处别称。
三公之位的代称。古代鼎为立国之重器,三足,故用为三公的代称。司即职位、掌管。《后汉书·谢夷吾传》:“宜当拔擢,使登鼎司。”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司空曹操祖父腾……窃盗鼎司,倾覆重器。”
官名。辽朝北面官,兴圣宫长官,统领兴圣宫军民之政。下设副使、太师、太保、副中等职。
军官名,五代时置。《五代史周太祖纪》:“以小底都指挥使汉州刺史李重进为大内都点检兼马步都军头,领恩州团练使;以内殿直都知驸马都尉张永德领和州刺史,充小底第一军都指挥使。”
官名。辽置,见“南院都统军司”。
官名。明朝道官。道录司置,左、右二人,从八品,协掌道教事务。
见“入内内侍省”。
春秋时的军队建制。见“三军将佐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