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右丞相

右丞相

官名。战国秦始置,秦朝沿置,为政府最高国务长官,辅助皇帝管理国家政务。亦省称丞相。西汉初唯置一丞相,惠帝六年(前189)分置左、右,文帝二年(前178)又置一丞相,武帝征和二年(前91)复分置,不久又置一员。秩皆万石,为宰相之任。三国吴一度分置左、右。两晋、南朝、北魏、北齐或置或省,皆特为权臣专设之名号,并非处理实际政务的宰相。置则位一品、秩万石(梁位十八班)。唐玄宗开元元年(713)改尚书右仆射为右丞相,从二品,天宝元年(742)复旧; 南宋孝宗乾道八年(1172)亦改尚书右仆射为右丞相,正一品,皆为宰相之任,处理国家政务。辽朝为南面朝官,隶属三省之一的中书省,非定制,亦无实权。西夏建国初置宰相,以党项人充任,后期称右丞相。金朝为尚书省长官之一,与左丞相、平章政事合称宰相,总理政务,从一品。元朝沿之,初为中书省、尚书省长官之一,置省不常,员额不定;武宗至大四年(1311)后,尚书省并入中书省,设左、右丞相各一员,为中书省长官,总理政务,正一品。文宗至顺元年(1330)专任右丞相,左丞相或置或省。明初沿置,正一品,洪武十三年(1380)罢中书省,遂废。秦、汉、元皆居左丞相上,北朝、唐、宋则居左丞相下。参见“丞相”。


官名。秦置左右丞相,高祖即位置一丞相,孝惠、高后复置左右丞相,右为正,左为副,掌助天子理万机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。《史记·吕太后本纪》:“(太后)问右丞相王陵……”其后各朝,或置或省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家马令

    官名。西汉属太仆。主管祭祀及军国用途以外的皇帝私用马匹。有五丞、一尉。武帝太初元年(前104)更名桐马令。东汉省。官名,汉置,属太仆。掌皇帝私用之马,兼养乳马,取乳制马酪。有五丞、一尉。武帝太初元年改

  • 团练副使

    官名。唐朝始置,为团练使副职。五代沿置,后周世宗显德五年(958) ,定为准从六品。宋朝常用以安置贬降官员,无职掌,哲宗元祐(1086—1094) 中定为从八品。辽朝诸州或置,为团练使司副长官。武官名

  • 龙卫神卫四厢都指挥使

    武官名。宋太宗端拱元年(公元988年)置,以孔守正为之,属侍卫司,统一指挥龙卫马军左右厢与神卫步军左右厢的军事。

  • 钟人

    官名。春秋战国置。掌乐钟演奏《仪礼·大射》: “奏《陔》。宾所执脯,以赐钟人于门内霤,遂出。”郑玄注: “钟人以钟鼓奏《陔》、《夏》,赐之脯,明虽醉志礼不忘乐。”

  • 右藏库

    官署名。①北宋初置,淳化四年(993)并入左藏库。详见“左藏库”。②金朝置,属太府监。掌锦帛丝绵毛褐、诸道常课诸色杂物。设使、副使领库事,秩从六品、从七品。下设本把四人。

  • 内坊典内

    官名。隋朝始置,从六品,领太子内坊之事。唐因之,员一或二人,从五品下,掌东宫閤门之禁令及宫人粮廪赐与之出入。玄宗开元二十七年(739),改内坊令,为内侍省内坊局长官。宋初仅存空名,未尝除授,神宗元丰

  • 学部左参议

    官名。清末学部之职官。光绪三十二年 (1906) 设。左、右各一人,正四品。佐尚书、侍郎核定法令章程,审议各司重要事宜。

  • 大都太仓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,掌内府米豆酒药等物。初设于世祖至元五年 (1268),受制国用使司管辖。十二年,改隶宣徽院。二十五年,定秩为正六品。置提举、大使、副使各一员。

  • 大和库

    官库名。唐置,见“大和库使”。

  • 良牧署

    官署名。明永乐五年 (1407) 置,为上林苑监属署之一。置典署一人,正七品,署丞一人,正八品,录事一人,正九品。掌苑地内牧养牛羊豕之事。洪熙 (1425) 中并入蕃育署。宣德十年 (1435) 复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