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理卿别称。洪迈《容斋四笔》卷一五《官称别名》: “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”,“大理卿为棘卿”。指大理寺卿。宋代王谠《唐语林八》:“凡言九寺,皆曰棘卿。《周礼》三槐九棘……皆三公九卿之位也,唐世惟大理得
官名。明朝武职土官,非泛指。设置于湖广、云南、贵州某些苗民区,以当地民族头人担任,世袭。
官署名。指隐蔽的官府机构,为刑徒免罪后服役的场所。《睡虎地秦墓竹简·法律答问》: “将司人而亡,能自捕及亲所知为捕无罪,已刑者处隐官。”或以为罪徒受宫刑后服役的场所。
见“贰卿”。
官名。元置,秩正四品,员额二人,为太医院的佐官。
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地官府司仓下大夫米仓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
官名别称。唐、宋指御史台六察。明初沿称御史台。御史台废罢后,亦沿称都察院。
官名,清朝置,掌备禁城宿卫,兼司袭职考射桃甲。其佐官有副参领。佐领以下,掌辖旗众,稽覈户口俸饷,籍达参领。护军营掌守护宫掖,典导引扈从。前锋营掌习解马、花马箭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四》。
宫官名。南朝宋太宗定后宫百官时置,员数不定,四品。
官署名。北宋前期置,为三部勾院所属机构之一,上隶三司。参见“三部勾院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