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冠军将军

冠军将军

官名。东汉献帝建安(196—220)中置,三国魏、吴沿置。西晋时领有营兵,《晋书·汝南王亮传》: “征亮为侍中、抚军大将军,统冠军。步兵、射声,长水等营。”魏、晋皆三品。十六国后赵、前秦、后燕、南燕、西秦、北凉皆置。南、北朝置为将军名号,南朝宋定为三品; 齐品秩不详,位在辅国将军上:梁武帝天监七年(508)罢,设五武将军代之,大通三年(529)复置,列武臣将军班内;陈定为拟四品,比秩中二千石。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(499)定为从三品,北齐仍从三品,北周七命。隋初列为散号将军,从六品下,炀帝大业三年(607)罢。唐初复置,仍为散号将军,正三品,太宗贞观(627—649)中罢。


杂号将军名,东汉末年始置,三国魏、吴沿置,掌领兵征伐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郭淮传》:“又行征羌护军,护左将军张郃、冠军将军杨秋讨山贼郑甘、卢水叛胡,皆破平之。”其后,历代多沿置。晋朝冠军将军领营兵,三品;十六国后赵、前秦、后燕、南燕、西秦等置;南朝宋、齐、梁、陈皆置,宋为三品,陈为四品,比中二千石; 北魏、北齐为从三品,北周七命,隋初为散号将军,从六品下;唐沿隋制,改为正三品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肃政廉访司

    官署名。元朝地方监察机构。秩正三品。世祖至元二十八年 (1291),由提刑按察司改名,简称监司、宪司。定制设二十二道,分属于中台、南台、西台管辖。成宗大德九年 (1305) 五月,改为详刑观察司。十月

  • 内都下大夫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“内都坐大官”属官。《魏书·陆俟传》:“(陆馛)少为内都下大夫。”孝文帝太和(477—499)改制罢。

  • 和硕贝勒

    清入关前对八旗旗主之称呼。满族早期,贵族皆称贝勒。清太祖努尔哈赤以其子侄八人分统八旗,封和硕贝勒。和硕,满语意为“方面”。当时八和硕贝勒亦称八“固山贝勒”,或八“固山王”,地位尊于其他贝勒,可参与议论

  • 通政寺丞

    官名。明朝建文(1399—1402)中,改通政司为通政寺,改原通政参议为通政少卿、通政寺丞。成祖即位,复旧制,复称通政使司左、右参议。

  • 护高车中郎将

    官名。北魏前期置。掌管高车、丁零等部事务,有时统率诸部出征。《魏书·太宗纪》:“ (泰常) 三年 (418) 春正月丁酉朔,帝自长川诏护高车中郎将薛繁率高车、丁零十二部大人众北略,至弱水。”孝文帝太和

  • 官举

    以官名称引。《公羊传·文公八年》: “司马者何? 司城者何? 皆官举也。”

  • 右内史

    官名。秦汉皆置内史,武帝建元六年分置左右内史,武帝太初元年改右内史曰京兆尹,掌治京师。属官有长安市、厨两令丞和都水、铁官两长丞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内史》。

  • 侍御郎

    官名。十六国后燕、北魏置。为皇帝左右的武职侍从,属侍御长,随同皇帝出征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(493) 职员令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皆未载。

  • 尊号

    君主时代,臣下以尊崇的名号进于皇帝,或嗣皇帝尊前皇帝为太上皇,后为皇太后、太皇太后等,均谓之上尊号。

  • 左射声率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夏官府左武伯中大夫左射声率上士佐官,正二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