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军衡司

军衡司

官署名。清末陆军部所属机构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设。掌陆军军官之班秩、阶品、封赠、袭荫,以及官佐之任职,凡军官、官佐并领其籍。辖任官、赏赉、考绩、旗务四科。置司长一人掌司事,下设科长四人,科员四十人,司副官一人及录事二十六人,分司各职。


官署名。(1) 陆军部所属。清末始置,掌陆军官佐任补,绿旗防营员弁的升调、奖惩、恤赏及各项武职的荫袭、引见、验放等事务。主官有司长一人,下设科长、科员、司副官及录事。司内分设考绩、任官、赏赉、旗务四科。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设军衡局,以局长为主官。北洋政府复称军衡司,掌办陆军各项人事行政:一、军官、军佐和军用文官的任免、转补;二、调查各兵科人员;三、考绩表、兵籍、战时名簿、军用文官名簿;四、保管军官、军佐、军用文官和战时职员表;五、编纂年格名簿;六、赏赉、叙勋、褒奖;七、休假;八、废兵处置;九、军人结婚;十、养赡。民国十六年(公元1927年)张作霖执政时军衡司改隶军事部陆军署。国民党政府时军政部陆军署亦置军衡司。(2) 海军部所属。北洋政府始置,掌海军各项人事行政,其所掌一至九项与陆军部军衡司同。此外为:十、军法;十一、司法官和监狱职员的考绩;十二战时捕获审检所;十三、海军监狱;十四、赦免和在监人员的处置。民国十六年(公元1927年)张作霖执政时军衡司改隶军事部海军署。国民党政府时期,海军部亦设军衡司,司内分设铨叙、典制、恤赏、军法四科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甘泉居室令丞

    官名。甘泉本为秦的离宫,汉代加以增修,以备皇帝避暑之用,因为宫内房屋甚多,于是仿照未央宫制度,设居室以管理之,名为甘泉居室,设令及丞掌管其事。武帝时改甘泉居室为昆台,称昆台令丞。

  • 帐内督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《周书·陆通传》:“文帝(宇文泰)时在夏州,引(陆通)为帐内督。”统领亲兵,侍卫主帅。

  • 判三司使

    官名。见“三司使”。

  • 酒正中士、下士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天官之属有酒正中士四人,下士八人。掌制酒的政令及其方法。北周依《周礼》置酒正中士二人,正二命;酒正下士四人,正一命。属天官府膳部中大夫。

  • 宜官曹

    官署名。北魏置。职掌不详,多以他官典本曹事务。《魏书·宿石传》: “(文成帝兴光 (454—455)中,(宿石)迁侍御史,拜中垒将军,进爵蔡阳子,典宜官曹。迁内行令。”

  • 承应小底局

    官署名。承应小底局为辽代特有的宫廷机构,属宣徽院。小底,即小厮、小的、小当差之意。有笔砚小底、寝殿小底、佛殿小底、司藏小底、习马小底等,承应内廷使用。见《辽史·百官志一·承应小底局》。官署名。辽置,属

  • 元戎

    主帅。《周书·齐炀王(宇文)宪传》与湝书:“吾以不武,任总元戎,受命安边,路指幽、冀;列邑、名藩,莫不屈膝。”

  • 秩俸

    即官吏的俸禄,又称奉,也就是国家根据官吏职位的高低给予官吏的报酬。禄俸有的给土地,有的给谷粟,有的给银钱,有的给杂物,也有的给钱和地,有的给钱和谷。周朝给土地,春秋时出现给粮食。战国时普遍给粮食,但计

  • 黍仓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地官府司仓下大夫黍仓中士佐官。正一命。

  • 州中正

    官名或吏名。三国魏正始至嘉平间始置,亦称“都士”,《太平御览》卷三六五引应璩《新论》说:“百郡立中正,九州置都士。”晋代称州中正为大中正,由司徒选用现任官为其本贯所在的州中正,其职任是品第人物,以备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