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内使监

内使监

官署名。明太祖吴元年 (元至正二十七年,1367) 置内史监,掌宫内之事,为宦官衙门。后改置内使监、御用监。内使监设令一人,正三品,丞二人,从三品,奉御,正六品,典簿,正七品。洪武二年 (1369) 定置内使监奉御六十人、尚宝一人、尚冠七人、尚衣十人、尚佩九人、尚药七人、纪事二人、执膳四人、司脯二人、司香四人、太庙司香四人、涓洁二人,主掌皇帝饮食起居之事。后罢内使监,以其所职事分置各监、司、房,如尚宝有尚宝监、尚衣有尚衣监、尚药有御药房等。


官署名,明初置,掌供奉内廷衣食等物,并掌守皇门。明初置内史监,后改置内使监,其官有令(正三品)、丞(从三品)、奉御(正六品)、典簿(正七品),皇门官门正(正四品)、副(从四品),春宫门官正(正五品)、副(从五品),御马司司正(正五品)、副(从五品),尚宝兼守殿、尚冠、尚衣、尚佩、尚履、尚药、纪事等奉御(俱正六品)。洪武二年定置内使监奉御六十人,置尚酒、尚醋、尚面、尚染四局,置御马、御用二司等属署。见《明史·职官三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署正

    官名。署之长官。明、清光禄寺所属大官、珍馐、良醢、掌醢四署设。明朝每署设一人,清朝每署设满、汉各一人,均为从六品。清朝乐部所属神乐署设一人,和声署设满、汉各一人,均为正六品。分掌各署事。详见各署正条。

  • 主爵员外郎

    官名。隋文帝开皇六年(586)始置,一员,司主爵曹之籍帐,为主爵侍郎副贰,侍郎缺则厘其曹事,炀帝大业三年(607)废,寻置承务郎,同员外郎职。唐初复置,一员,从六品,为主爵司次官,高宗龙朔二年(662

  • 翁主

    汉朝诸王女皆封翁主,仪服同乡、亭侯。故王女皆称翁主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“冒顿常往来侵盗代地,于是高祖患之,乃使刘敬奉宗室女翁主为单于阏氏。”“老上稽粥单于初立,文帝复遣宗人妇翁主为单于阏氏。”注:“师

  • 修闾氏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秋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理王城中击柝巡查闾里道路戒禁。《周礼·秋官》:“修闾氏,下士二人,史一人,徒十有二人”,“掌比国中宿互��者与其国粥, 而比其追胥者

  • 承应小底局

    官署名。承应小底局为辽代特有的宫廷机构,属宣徽院。小底,即小厮、小的、小当差之意。有笔砚小底、寝殿小底、佛殿小底、司藏小底、习马小底等,承应内廷使用。见《辽史·百官志一·承应小底局》。官署名。辽置,属

  • 小学

    官立学校。西周始置,为教育王子及贵族子弟的学府,在太学之下。招收八岁以上、十五岁以下的贵族子弟,教授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等课程。十六国前赵、后赵及北魏亦置。《晋书·刘曜载记》:“曜立太学于长乐宫东,

  • 专司训练禁卫军大臣

    官名。清末禁卫军训练大臣正式衔名。详见“禁卫军训练大臣”。

  • 大理推丞

    官名。宋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大理寺置,员四人,掌推鞫狱事。

  • 辅军中郎将

    官名。东汉献帝建安(196—220)末孙权置,以潘濬任此职,领兵。见《三国志·潘濬传》。官名,三国吴置,领兵驻守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潘濬传》:“孙权杀关羽,并荆土,拜濬辅军中郎将,授以兵。”

  • 稽查科

    海关征税部职员的一种,即外班。见“征税部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