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伊犁将军

伊犁将军

官名。全称“总管伊犁等处将军”。清朝新疆驻防八旗之最高长官。乾隆二十七年(1762)设,驻伊犁。总掌驻防八旗、绿营及地方各民族事务,综制文武,兼辖军民,天山南北两路皆听节制。其衙门设司官五人,笔帖式四人。分置印房、粮饷处、驼马处等办事机构。所辖有参赞大臣一人(光绪时改副都统)、领队大臣四人、总管六人、副总管七人,以及协领、佐领、骁骑校、防御等驻防武职,分掌驻防旗营军务及锡伯、索伦、察哈尔、额鲁特各部落游牧事务。


官名。清乾隆二十七年(公元1762年)置,驻伊犁(今伊宁市),是八旗驻防将军之一,掌新疆地区的军政,天山南北路悉听节制。有参赞大臣一人,为将军的辅佐;下设领队大臣四人及总管、副总管、协领、佐领、防御、骁骑校等若干人,分驻惠宁城及惠远城,分别管理锡伯、索伦、察哈尔、额鲁特诸都,编组为各营,掌其游牧之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司礼少常伯

    官名。即礼部侍郎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,咸亨元年(670)复名礼部侍郎。官名。唐龙朔二年(公元662年)改礼部侍郎为司礼少常伯,咸亨元年(公元670年)复旧。

  • 尚书大行台

    魏晋以后,朝官称台官,在地方代表朝廷行尚书省等事的机构则称为行台;为征伐而设置,任职人的权位又特重的,则称大行台,北魏称尚书大行台。见《通典·职官四》。官署名。北魏置。见“行台”。

  • 亲事

    官名,掌守卫陪从,或被差用。以六七品官之子、年十八以上者为之。诸亲王府并置亲事府;王公以下及文武职事三品以上带勋官者,给予亲事以备差用。在亲事中,有执仗亲事、执乘亲事、亲事。《旧唐书·职官三·亲王亲事

  • 扎兰

    即“甲喇”。

  • 监司互察

    宋制,诸监司之间得相互监察。依《职制令》规定,“诸官司无按察官而有违法及不公事者,发运监司按察奏,发运监司互相察觉;其经略、按抚、发运监司属官, 听逐互行按举。诸所部官有犯,监司、郡守依法按治,不得倚

  • 傅君

    对太子太傅的尊称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程秉传》:“(太子孙登)笑曰:将顺其美,匡救其恶,诚所赖于傅君也。”

  • 矿政局

    官署名,民国二年(公元1913年)北洋政府设置,属农商部。其职掌为:一、矿业的提倡和奖励;二、矿权的特许和撤销;三、矿区勘定;四、矿业税;五、矿业诉愿;六、矿业监督;七、官营矿业;八、矿业警察;九、矿

  • 东宫武卫率

    官名。北周置,侯莫陈凯曾任此职。

  • 北征统军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《魏书·房法寿传》:“(房敬宝为)奉朝请、征北中兵参军、北征统军、宁远将军。”

  • 二庙令

    官名。南朝梁置,管理太庙、小庙 (梁武帝肖衍生母非正室,肖衍于太庙外别立庙以奉其神主,称小庙) 日常事务的官员,属太常卿。位二班。官名,南朝梁武帝萧衍置,属太常卿,掌管太庙和小庙诸事。武帝萧衍的生母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