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师高等检察厅
官署名。清末京师检察机构之一。光绪三十三年 (1907) 设。掌对同级审判厅审判案件的检察事宜。置检察长一人,检察官四人,并典簿、主簿、录事等。
官署名。清光绪三十三年(公元1907年)始置,配置在京师高等审判厅内。设检察长一人,秩正四品,掌纠正同级审判,监督下级检察厅。下设检察官四人(从五品),典簿、主簿各一人,九品录事二人。北洋政府沿设,与高等审判厅相配置,其内部组织和职掌与各省高等检察厅相同。参见“高等检察厅”。
官署名。清末京师检察机构之一。光绪三十三年 (1907) 设。掌对同级审判厅审判案件的检察事宜。置检察长一人,检察官四人,并典簿、主簿、录事等。
官署名。清光绪三十三年(公元1907年)始置,配置在京师高等审判厅内。设检察长一人,秩正四品,掌纠正同级审判,监督下级检察厅。下设检察官四人(从五品),典簿、主簿各一人,九品录事二人。北洋政府沿设,与高等审判厅相配置,其内部组织和职掌与各省高等检察厅相同。参见“高等检察厅”。
嫔妃名。隋炀帝始置,为九嫔第八,正二品。唐朝沿置。宋、金为正二品内命妇。内命妇名。隋炀帝所置九嫔之一,为皇帝之妾,秩正二品。唐制同隋。金代亦以充容等九人比九嫔,视正二品。
官名。元置,为尚供总管府的长官。见“尚供总管府”。
官名。东汉置之,属大长秋,员一人,秩千石,以宦者任之,掌管皇后车马。官名,西汉时称中宫太仆,以宦者充任,属大长秋。东汉去“太”字,减俸为千石,掌驭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和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。
北周“露门学士”的别称。因露门又称虎门,故亦可称虎门学士,唐朝人避讳,改作此名。参见“露门学士”。
宋朝三京与开封府合称。参见“三京牧”。
官名。三国魏、晋朝、南朝宋置,为各地派往京城、或郡县派往州府庆贺冬至的使节。宋武帝永初元年(420)八月废。官名,三国魏置,为各州郡赴京城或郡县赴州贺“冬至”的使节。其后,晋和南朝宋皆沿置。
见“八大臣”①。
爵名。战国秦置,为二十等爵第二级。秦汉因之,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颜师古注:“造,成也,言有成命于上也。”北魏沿置。爵名,秦汉两朝二十级爵的第二级为上造。“造”是“成”的意思,言有成命于上。《汉书·百官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仿《周礼》囿人置,掌养于苑囿的百兽,北周沿置。地官府虞部下大夫属官,下设掌囿下士以佐其职。正二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
官名。十六国前凉置。为领兵武职,李伟曾任之。参见《晋书·张轨传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