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名。宋有此加官,散官无职事;而地位高于正职。见《宋史·职官九·检校官》。
①官名。殷朝始置,掌管家务和家奴。西周、春秋沿置,为王室总管·掌王家内外事务,传达君王王后之命。后为官吏通称,百家之长称太宰或冢宰,卿大夫家臣之长称家宰,卿大夫采邑总管称邑宰,都邑长官如中都宰,以及膳
满语官名。汉译为“侍郎”。
官名。春秋时楚国置。《左传·哀公十八年》: “寝尹、工尹勤先君者也”。
交通部直属机构。国民党政府交通部设置,编拟交通各种法规。依照民国十八年(公元1929年)一月公布的《交通部法规委员会章程》规定,本会设专任委员若干人,兼任委员若干人,均由部长分别聘任或派充,本部参事、
流外官名。宋初置于三省与枢密院,掌承发诸房文字。金代在尚书省左右司亦有设置。
见“国信所”。
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冬官府司土中大夫陶工中士佐官,员一人,正一命。
官署名。清朝礼部主客清吏司所属机构,分办本司事务。参见“主客清吏司”。
官名,即军监,掌督监军命的执行。《汉书·王莽传》:“内置司命军正,外设军监十有二人,诚欲以司不奉命,令军人咸正也。今则不然,各为权势,恐猲良民,妄封人颈,得钱者去。毒蠚并作,农民离散。司监若此,可谓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