丞直
官名。即“太子内坊丞直”。
官名。即“太子内坊丞直”。
官名。元朝置,为太府监、经正监等府署长官,位在太监上。职掌同诸监监卿、卿。
官署名。即尚书省,唐武则天垂拱元年(685)由文昌都省改置,长安三年(703) 又改中台。参见“尚书省”。官署名。唐武则天垂拱元年(685)改尚书省为都台。尚书省长官称尚书令,掌典领百官;其属有六尚书
官名。① 明清布政使司之职官。明洪武十四年 (1381) 设,左、右各一人,正四品。后改从四品,无定员,皆因事添设,分司督粮道、分守道。清初沿设,称为守道。有通辖全省者,有分辖三、四府州者,因时裁设,
爵名。清朝宗室封爵之十四等,即最末一等。秩视武职正四品。以下即为闲散宗室。爵名。清朝宗室十二级封爵中最末一级。《清史稿·职官一·宗人府》:“宗室封爵十有二:曰和硕亲王,曰多罗郡王,曰多罗贝勒,曰固山贝
乡、镇公职人员。国民党政府设于乡、镇公所,掌理经济事项。下设干事。
官名。汉代大司农的属官有铁市长及丞,管理铁器买卖。汉武帝时盐铁官营,民间所需的铁器须向官府购买,故设此官以管理之。
官名。明英宗正统元年(1436)始置。以开设经筵讲席,定经筵仪注,命内阁大学士二人同知经筵事,翰林院、春坊经局及国子监祭酒等官进讲经史。
官名。明朝宦官御前近侍之一。品级虽然不高,但因掌管皇帝起居,地位颇重。
爵级名称。太平天国前期以翼王为三等王;后期以战将堵王黄文金、听王陈炳文为三等王。
回鹘黠戛斯君长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