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鸿沟

鸿沟

①古运河名。《水经·渠水注》 引 《竹书纪年》 作大沟。战国魏惠王十年 (前360) 开凿。《史记·河渠书》: “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,以通宋、郑、陈、蔡、曹、卫,与济、汝、淮、泗会。” 故道自今河南荥阳市北引黄河水东流,经中牟县北、开封市东南,南流经通许县东、太康县西,至淮阳县东南入颍水。联结濮、济、丹、睢、颍、菏、泗等水,形成了黄、淮平原上庞大的水道交通网。对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经济、文化的交流与发展,起了促进作用。楚、汉相争时曾划鸿沟为界,以东为楚,以西为汉。汉代改称狼汤渠。唐以后或因楚、汉曾对垒于荥阳县东北广武山上的东、西广武城,遂指两城之间的广武涧为鸿沟,误。

②又名洪沟。在今安徽萧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萧县: 鸿沟 “在旧县西北四十里……水患时导流分泄处也。今堙废”。


古水名。战国魏惠王时凿,自今河南省荥阳市北引黄河水南流入圃田泽,东流经今中牟县北,至开封市南折而南流,经今通许县东、太康县西,至淮阳县东南注入颍水。联结济、濮、汳(获)、睢、颍、涡、汝、泗等水,形成了黄淮平原上的水道交通网,对促进各地经济、文化交流,发挥了巨大作用。楚、汉相争划界于此:以东属楚,以西属汉。西汉以后又称狼汤渠或蒗荡渠、莨荡渠,魏晋以后开封以南河段改称蔡河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寿宁砦

    北宋政和八年(1118)改寿宁军置,属茂州。在今四川茂县西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茂州:“寿宁砦本羁縻直州,政和六年建寿宁军,在大皂江外,距茂州五里。八年,废为砦。宣和三年废砦为堡。”次年废。

  • 曲海

    亦作屈海。即今青海省东部之青海湖。《寰宇记》卷188:乙佛敌“在吐谷浑北。国有屈海,周回千余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4西宁镇:曲海“在卫西北。……或云曲海即西海也”。按:西海即今青海湖。

  • 石营

    即今甘肃西和县北石堡乡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姜维传》:蜀汉延熙十六年(253),“夏,维率数万人出石营,经董亭,围南安”。即此。

  • 乌兰县

    ①北周置,属平高郡。治所在今甘肃靖远县西南(一说在今会宁县西北)。后废。②唐武德九年(626)置,属会州。因乌兰山得名。治所在今甘肃靖远县西南(一说在今会宁县西北)。唐末废。(1)古县名。北周武帝置,

  • 晾鹰台 (臺)

    ①在今北京市永定门南三十里南苑。明 《帝京景物略》 卷3: 南海子 “殿傍晾鹰台……台临三海子,水泱泱,雨而潦,则旁四淫,筑七十二桥以渡,元旧也”。明、清为皇帝阅兵练武之地。②在今北京市通县南五十六里

  • 佛林河

    又作法林河。即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东北入日本海之苏昌河。清齐召南《水道提纲》卷26:“法林河,三源俱出松林。其北大山即勒富忒勒库山,为新开湖上源也。此水南流,又合西一水,共三百里许入海。”

  • 静南县

    唐乾元元年 (758) 置,为昌州治。治所在今四川大足县西南五十里高升乡太和村。一说在今大足县东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61昌州: 静南县 “地名静南坝,因以为县名”。北宋初废。古县名。唐乾元元年(75

  • 浪子山站

    即今辽宁辽阳县东南浪子山。清置驿站。乾隆 《钦定盛京通志》 卷33: 奉天南至朝鲜站道二百里 “至浪子山站”。即此。

  • 城冈墟

    即今江西兴国县东北九十里城冈乡。明嘉靖 《赣州府志》 卷5: 兴国县在城冈市。清同治 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9: 兴国县东北 “石浒头又七里至城冈墟,自此东北行五里至壕头隘,系吉安府永丰县界”。

  • 官口镇

    金置,属商河县。在今山东商河县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