鸣犊口
在今山东高唐县南,西汉大河 (黄河) 所经处。《汉书· 沟洫志》: 元帝永光五年 (前39),“河决清河灵鸣犊口,而屯民河绝”。又,成帝初,清河都尉冯逡奏言: “今屯氏河塞,灵鸣犊口又益不利,独一川兼受数河之任,虽高增堤防,终不能泄。如有霖雨,旬日不霁,必盈溢。灵鸣犊口在清河东界,所在处下,虽令通利,犹不能为魏郡、清河减损水害。”颜师古注: “清河之灵县鸣犊口也。” 汉灵县治在今高唐县南南镇乡。
在今山东高唐县南,西汉大河 (黄河) 所经处。《汉书· 沟洫志》: 元帝永光五年 (前39),“河决清河灵鸣犊口,而屯民河绝”。又,成帝初,清河都尉冯逡奏言: “今屯氏河塞,灵鸣犊口又益不利,独一川兼受数河之任,虽高增堤防,终不能泄。如有霖雨,旬日不霁,必盈溢。灵鸣犊口在清河东界,所在处下,虽令通利,犹不能为魏郡、清河减损水害。”颜师古注: “清河之灵县鸣犊口也。” 汉灵县治在今高唐县南南镇乡。
即今湖南冷水滩市东北四十里黄阳司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①五代王闽置,属建安县。即今福建政和县东南镇前镇。北宋咸平三年(1000)升为关隶县,并移治今政和县。②北宋置,属宁德县。在今福建宁德市北七十里水漈。古镇名。五代王闽置,即今福建省政和县东南镇前镇。北
在今广东潮州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潮州府海阳县: 新关隘 “在府南”。
明洪武八年(1375)改石耶洞军民府置,属酉阳宣抚司。治所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南七十里石耶场。清雍正十二年(1734)属黔彭厅。乾隆元年(1736)废。明洪武八年(1375年)置。治今重庆市
在今河南长葛县东北十六里老城镇。《元和志》卷8许州长葛县:长箱城,“东魏武定五年,清河王高岳率众围西魏将王思政于颍川,因筑此城。初以车箱为楼,因名长箱城”。隋置长葛县于此。
①即长临河镇。今安徽肥东县南长临河镇。清光绪《续修庐州府志》卷3作长宁河。②即《水经注》之云门谷水。在今陕西澄城县西北,南入洛河。
①唐贞观十六年 (642) 置,治所在夜郎县 (今贵州正安县西北)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珍州夜郎县: “以县界有降珍山,因名珍州。” 天宝元年(742) 改为夜郎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珍州。辖
即今安徽休宁县南五十里五城镇。元置巡司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休宁县: 五城村 “元置五城务及南五岭巡司于此。明初废”。
在今云南盈江县东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7干崖安抚司:云晃河“在司治(今旧城镇)南。源出云晃山,下流与云笼河合,灌田千余亩”。
亦作悉兰池、西兰。即今斯里兰卡。南宋周去非 《岭外代答》 卷2海外诸蕃国: 交趾 “西有大海隔之,是海也名曰细兰,细兰海中有一大洲名细兰国,渡之而西复有诸国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