骑马坝
在今云南绿春县西南五十四里。清属元江州,嘉庆十八年 (1813) 傣族从勐平巩整村迁此,故名迁马。傣语 “迁” 为搬迁,“马” 为来,意即新搬来的村寨,后讹为骑马坝。
集镇名。在云南省绿春县中部、黄连山南麓平缓山地。骑马坝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1580。原名迁马,傣族语迁为“搬迁”,马为“来”,意即“搬迁来的村子”。因该村农户祖籍石屏县五郎沟,清嘉庆八年(1803年)迁居附近勐平巩村,1813年由勐平巩迁此,该地地势较平缓,得名迁马坝,后讹为骑马坝。产稻、香蕉、胡椒等。有公路接晋思公路。
在今云南绿春县西南五十四里。清属元江州,嘉庆十八年 (1813) 傣族从勐平巩整村迁此,故名迁马。傣语 “迁” 为搬迁,“马” 为来,意即新搬来的村寨,后讹为骑马坝。
集镇名。在云南省绿春县中部、黄连山南麓平缓山地。骑马坝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1580。原名迁马,傣族语迁为“搬迁”,马为“来”,意即“搬迁来的村子”。因该村农户祖籍石屏县五郎沟,清嘉庆八年(1803年)迁居附近勐平巩村,1813年由勐平巩迁此,该地地势较平缓,得名迁马坝,后讹为骑马坝。产稻、香蕉、胡椒等。有公路接晋思公路。
①在今江苏泗阳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徐州府一》:白洋河“在宿迁县东南三十五里。自安徽泗州流入,即北潼水之下流也。旧为巨浸,望之如洋,故名”。②又名义井河。即今山东栖霞县、烟台市境之白洋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
亦名王府街。即今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西三十五里王府镇。民国熊知白《东北县治纪要》热河阜新县:“蒙古镇距县市四十里。……东端为王府,宅第壮大,围以城郭。”
①北周改新化县置,属随郡。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南光化铺乡。隋属汉东郡。唐属隋州。北宋熙宁元年(1068)废。②北宋熙宁五年(1072)改乾德县置,属襄州。治所在今湖北老河口市西北西集街。元祐初为光化军
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开封府二》: 瑞圣园 “在祥符县城(今开封市) 东北。初为北园,宋太平兴国二年,诏名含芳园,大中祥符三年改名”。本名北园。在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北。北宋太平兴国二年(977
在今新疆库车县西北。《新唐书·突厥传》:景龙二年(708),突骑施娑葛“杀(冯)嘉宾,使弟遮弩率兵盗塞。安西都护牛师奖与战火烧城,师奖败,死之”。
唐贞观十二年 (638) 置,属环州。治所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南。后废。古县名。唐贞观十二年(638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南。属环州。北宋庆历四年(1044年)改属宜州所领
在今陕西岐山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5岐山县: 金牙关 “在县西南百里,亦南山隘道也”。
即龟兹国都城。在今新疆库车县城东郊皮朗旧城。《晋书·吕光载记》:前秦苻坚命吕光讨西城,“又进攻龟兹城,夜梦金象飞越城外……光入其城,大飨将士,赋诗言志”。著名天竺籍高僧鸠摩罗什出生于此。
战国楚地,在今陕西旬阳县北洵河北岸。
又作冲堆宗。治所即今西藏日喀则市东南冲堆。“葱堆”,藏语意为集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