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骆驼山

骆驼山

①在今山西偏关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宁武府》: 骆驼山 “在偏关县东北七十里。相传明李文忠北征,尝憇兵于此”。

②亦名鞍子山。即今内蒙古太仆寺旗东北滦河西之骆驼山。《明太祖实录》: 洪武三年 (1370),“大将李文忠、赵庸败元太尉蛮子等于白海子之骆驼山,进至开平”。

③在今辽宁瓦房店市西北。明 《辽东志》 卷1:骆驼山在 “ (复州卫) 城西三十里”。民国 《奉天通志》 卷83复县: 骆驼山 “山形突兀如骆驼状,故名”。

④在今山东茌平县西博平镇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4博平县: 骆驼山在 “县西北十五里。土阜巍然,形似骆驼”。

⑤在今贵州石阡县西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2石阡府: 骆驼山,“ 《志》 云,在石阡司西三里。又西为飞马山”。


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旗东北骆驼山。《国榷》:明洪武三年(1370年)李文忠出师,进败元平章沙不丁于白海子之骆驼山,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鸟飞谷

    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南部萨雷塔什。《汉书·西域传》:休循国“王治鸟飞谷”。

  • 匠门

    春秋时吴都东门。即今江苏苏州城之相门。《吴地记》:“匠门又名干将门……阖闾使干将于此铸剑”,故名。后省称将门,音变而为匠门。现已拆除。

  • 长赤县

    1933年6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置,治长池场(今四川南江县西南长赤镇)。1935年初废。旧县名。川陕苏区设。1933年由四川省南江县西南部析置,治今南江县长赤镇。县以镇名。1935年春红军北上后撤销,仍并

  • 博生县

    1933年1月中央革命根据地改宁都县置,驻宁都县城谌家祠 (今江西宁都县)。为纪念红五团副团长、宁都起义领导人赵博生而命名。1934年10月废。旧县名。中央苏区江西省设。1933年1月由宁都县改名。以

  • 敦煌石室

    旧名莫高窟,俗名千佛洞。在今甘肃敦煌市东南三十里鸣沙山东麓。清光绪庚子 (1900) 王(圆录) 道士在扫除积沙时,发现一石室 (藏经洞),内藏书卷极富,从西凉建初元年 (405) 至北宋至道元年 (

  • 白象镇

    在今湖南江永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永明县:白象镇“本白象堡。宋开宝三年,潘美伐南汉, 自道州而进,次于白象。或作白霞,误也。向置巡司于此,今革”。《清一统志·永州府二》:白象镇“在永明县(今江永县

  • 罕布庙

    或作汉布庙、汗布庙。即今内蒙古阿巴嘎旗驻地新浩特镇。1949年为西部联合旗驻地。1956年为阿巴嘎旗驻地。1966年改名新浩特(新城)。

  • 下鄜

    即下郦。在今河南内乡县北十里。《汉书·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》作“下鄜”。

  • 新竹线

    或称台湾铁路新竹线。从今台湾新竹市至竹东镇,长16.6公里。1946年动工修建,1947年建成。

  • 武山郡

    北周置,属广州。治所在雉阳县 (今河南鲁山县东南五十里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鲁山、宝丰二县部分地。隋开皇初废。北周置,治雉阳县(今河南平顶山市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平顶山市西部、鲁山县东部、宝丰县南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