饶良县
隋开皇七年 (587) 改阳平县置,为显州治。治所即今河南泌阳县。大业三年 (607) 改为比阳县。
古县名。隋开皇七年(587年)改阳平县置,治今河南省泌阳县,属显州。大业二年(606年)改名比阳县。
隋开皇七年 (587) 改阳平县置,为显州治。治所即今河南泌阳县。大业三年 (607) 改为比阳县。
古县名。隋开皇七年(587年)改阳平县置,治今河南省泌阳县,属显州。大业二年(606年)改名比阳县。
即今河北丰润县东北王官营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4丰润县图:东北有王官营。光绪《丰润县志》卷1:王官营“距城三十五里”。
在今泰国南部马来半岛北大年一带。昔为东西往来要冲。《梁书·海南诸国列传》: “狼牙修国,在南海中。其界东西三十日行,南北二十日行,去广州二万四千里。” 《隋书·南蛮列传》 作狼牙须。《大唐西域求法高僧
在今四川越西县境。《宋史· 蛮夷传四》: 淳熙二年 (1175),“两林蛮王弟笼畏及酋长崖来率部义等攻邛部川之笼瓮城,不克,大掠而去”。
即额尔古纳左翼旗。1934年伪满置,治所在奈勒穆图(今内蒙古额尔古纳市西北三河镇)。
在今四川重庆市东南。清乾隆《巴县志》卷1:石油溪“有石井现出油,可取供灯火”。
亦作竹唐县。南朝梁置,属广业郡。治所在今江苏高邮市境。后属神农郡。隋开皇初废。古县名。南朝梁置,在今江苏省高邮市境。隋开皇初废入高邮县。
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。清光绪 《昌平州志》 卷5: “城西六十里禾子涧,俗称锅顶山。” 今禾子涧东有锅顶山。
在今山东东阿县城南四十里鱼山西麓。曹植 (192—232),字子建,曹操第三子,曹丕之弟。为 “建安七子” 之一。三国魏太和三年 (229) 封东阿王,六年又徙封陈王。曹丕素忌其才,屡加迫害。曹植郁郁
在今江西兴国县西南四十里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南康郡南康:“有上洛山。”《寰宇记》卷108虔州赣县:上洛山,“《舆地志》云,虔州上洛山多木客,乃鬼类也。形似人,语亦如人,遥见分明,近则藏隐。能斫杉枋,聚于
清末、民国间由上歇武族分出,驻地在今青海称多县东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