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随县

随县

西汉置,属南阳郡。治所即今湖北随州市。西晋属义阳国,寻为随国治。南朝宋泰始五年 (469)改为随阳县,为随阳郡治。南齐复改为随县,为随郡治。西魏为随州治。隋为汉东郡治。唐复为随州治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省入随州。九年 (1376) 改随州为随县,属黄州府。十年省入应山县。1912年又改随州为县,后属湖北江汉道。1932年直属湖北省。1979年析置随州市。1983年撤销随县,并入随州市。


古旧县名。春秋时为随国。西汉置县,治今湖北省随州市。属南阳郡。南朝宋改随阳县,寻为随县,为随阳郡治。西魏置随州。隋文帝改“”为“隋”。大业三年(607年)为汉东郡治。唐初仍为随州。南宋属襄阳府,元属德安府,明洪武九年(1376年)降为县,属黄州府。十三年复为随州,属德安府。1912年复为随县。1979年析城区设随州市。1983年撤销,并入随州市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牛埚堡

    即今河北固安县南四十里牛驼镇。《清一统志·顺天府四》:牛埚堡“堡周八百丈,久废。今有集,往来者以此为中顿,为县南巨镇”。

  • 大猫屿

    在今台湾省澎湖县西南。清蒋毓英《台湾府志》卷3:大猫屿“怪石隐约如猫,故名”。

  • 绵 (緜) 上县

    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属沁州。治所在今山西沁源县北六十里。《元和志》 卷13沁州: “以县西界有绵上地,因以为名。” 大业二年(606) 属西河郡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复属沁州。北宋属威胜

  • 克叶尔济土司

    即叶尔吉土司。清雍正时置,属西宁办事大臣。驻牧地在今青海玉树县西北境。清末并入安冲土司。

  • 块泽河

    在今云南富源县南。为黄泥河支流。《清一统志·曲靖府》:块泽河“在罗平州东六十里。自旧亦佐县(今富源县东南亦佐)流入,会矣则江、大渡河诸水,入八达河”。彝语“块泽”意为沼泽之地。

  • 新市镇

    ①唐武德五年 (622) 改新市县置,属九门县。在今河北正定县东北新城铺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元和五年 (810),“诸军讨王承宗者久无功,白居易上言,以为 ‘河北本不当用兵,今既出师,承璀未尝苦战,已

  • 永定州

    唐永泰元年(765)置,为党项部落州,属秦州都督府。当在今甘肃东部。唐末废。

  • 安国

    又名布豁、捕喝。古昭武诸国之一。国都阿滥谧城(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)。《魏书·西域传·康国》 有安国。《隋书·西域传》:“王姓昭武氏,与康国王同族,……都在那密水南,城有五重,环以流水。”大业初遣使

  • 炉河

    又名折多河、瓦斯沟河。在今四川康定县中部。清乾隆 《卫藏通志》 卷3: “泸河源出折多山西南。东流七十里至炉。” 此水有南、北二源: 北源名雅拉河 (雅拉沟河),源出大炮山 (海拔4904米);西源名

  • 巴什雅哈玛

    即今新疆乌什县西南巴什阿克玛。清道光《新疆识略》卷3乌什:巴什雅哈吗卡伦“东至乌什城九十里,西通布鲁特胡什齐部落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