隋建县
隋开皇十九年 (599) 置,属藤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平南县东南大新乡大中圩。大业初属永平郡。唐属龚州。北宋开宝五年 (572) 废入平南县。
古县名。隋开皇十九年(599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东南,属藤州。唐属龚州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年)废入平南县。
隋开皇十九年 (599) 置,属藤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平南县东南大新乡大中圩。大业初属永平郡。唐属龚州。北宋开宝五年 (572) 废入平南县。
古县名。隋开皇十九年(599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东南,属藤州。唐属龚州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年)废入平南县。
即今云南屏边苗族自治县西北新现乡。清时设新现汛。
亦作太平场、永兴场。即今四川渠县东北涌河西岸涌兴镇。清同治 《渠县志》 卷4: 太平场在“县北一百二十里,即永兴场”。
亦作赤胛山。又名火焰山。在今四川奉节县东长江北岸,相近为白帝山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水又东径赤岬城西……南连基白帝,山甚高大,不生树木,其石悉赤。土人云,如人袒胛,故谓之赤岬山。”《元和志》逸文卷1
1914年改赵县置,属云南腾越道。治所在今云南大理市东十六里凤仪镇。民国《云南省民政厅<有关各县更改县名>案卷》:“因治城之西有凤山一岭,取凤凰来仪之义。”1958年撤销,与下关等市县合置
在今河北故城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故城县:太子营在“县(治今县东北故城镇)西北五十里有太子营,沙溪所经也。相传唐太子建成讨刘黑闼尝驻于此”。
在今河北滦平县南。清于此设把总驻守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): 承德府滦平县有 “喇嘛洞”镇。
清置,属蓟州。即今天津市蓟县东南三十里别山镇。因别山而名。为蓟县通河北玉田县要道。
俗称将军寨。在今湖南宁远县东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宁远县: 荡寇将军垒“南齐以李道辨为南道开拓南蛮大使,筑垒于此”。
在今台湾省台北市。昔为高山族凯达格兰平埔人奇武卒社地。清康熙末年汉人入垦,种植水稻。咸丰间在今建成区平阳街附近辟一公用大晒谷场,闽南语称“大稻埕”,后演变为地名。
①西汉元封元年(前110)于建章宫北开凿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,汉长安城内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建章宫“北治大池,渐台高二十余丈,命曰太液池,中有蓬莱、方丈、瀛洲、壶梁,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”。《汉书·昭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