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陵川县

陵川县

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属泽州。治所即今山西陵川县。《元和志》 卷15: “因川为名。” 大业初属长平郡。唐属泽州。蒙古至元三年(1266) 废,后复置陵川县。清雍正六年 (1728) 属泽州府。民国初属山西冀宁道。1930年直属山西省。


在山西省东南部、太行山南端,东南临河南省。属晋城市。面积1751平方千米。人口25.2万。辖3镇、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崇文镇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割高平地置陵川县,属泽州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:陵川县“以县多陵阜而名”。又《山西历史地名录》:“以县有陵阳水,故名陵川。”大业初属长平郡。唐武德初属盖州,贞观元年(627年)改属泽州。北宋、金属泽州。蒙古至元三年(1266年)并入晋城县,后复置陵川县。明因之。清属泽州府。1914年属冀宁道,1927年直属山西省。1949年属长治专区,1958年陵川县再并入晋城县,1961年恢复原制。1967年属晋东南地区,1985年属晋城市。地处太行山腹地。香磨河、南峪河、廖东河、原平河、北召河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玉米、高粱、谷子、豆类、薯类为主。盛产党参。矿产有煤、铁、硫黄、铝土、硅、铜、铅、水晶石、石膏、云母、大理石等。工业有煤炭、电力、冶金、化工、机械、建材、造纸、陶瓷、纺织等。沁辉、陵长、陵晋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崇安寺、真泽宫、佛山、黄围灵湫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则补

    在今云南会泽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东川府》:则补巡司“在(会泽)县西北一百里”。

  • 景城郡

    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沧州置,治所在清池县 (今河北沧州市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天津市海河以南,静海县和河北青县、泊头市以东,东光县及山东宁津、乐陵、无棣等市县以北地区。乾元元年(758) 复改为沧州

  • 蚁尖寨

    在今河南林州市西北。金末置于蚁尖山。《续资治通鉴》: 南宋宝庆三年 (1227),蒙古史天泽破金将武仙于真定之高公、抱犊诸寨,仙走入汲县,“天泽复取相、卫、蚁尖、马武等寨”。在今河南省林州市西北。金末

  • 奉州

    ①北周保定四年 (564) 置,治所在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北郁山镇。一说今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。不辖郡县,辖境相当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地。建德三年 (574) 改为黔州。②唐贞观八年 (

  • 泾江口镇

    即今安徽宿松县南长江滨之汇口乡。明设巡司于此。清嘉庆时裁。

  • 宝昌州

    元延祐六年 (1319) 改昌州置,属兴和路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太仆寺旗西南九连城淖尔旁。明废。元延祐六年(1319年)改昌州置,治今河北省沽源县西九连城。属兴和路。明洪武中废。

  • 长岸

    指今安徽当涂县西南长江岸边东、西梁山一带。《左传》:昭公十七年(前525),“吴伐楚,……战于长岸”,即此。指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南长江沿岸一带。《左传》昭公十七年(前525年):吴伐楚,“战于长岸”,即

  • 石渎堰

    即石窦堰。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城东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永和六年(350),冉闵灭后赵,大诛胡羯,后赵公侯卿校出奔襄国(今河北邢台市),抚军“张贺度据石渎”,即此。又称石窦堰(《魏书·地形志》)。在今

  • 达坝喀尔

    即达巴宗。今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东南八十里达巴。

  • 玉诺礁

   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,位于榆亚暗沙西北25海里。实为一暗礁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马林诺暗礁。1947年改名玉诺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