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阳平镇

阳平镇

①金置,属宝鸡县。即今陕西宝鸡县东七十里阳平镇。

②即今四川中江县西北阳平乡。清光绪《潼川府志》卷4:阳平镇“在县西北三十里。蜀汉后皆为重镇。明末毁于兵。宋文同《梓州中江新堤记》:‘西至于罗江,南至于阳平。’指此”。


(1)在河南省灵宝市北部。面积150.2平方千米。人口4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阳平,人口 2170。因地势平坦而且朝阳得名。1958年成立公社,1984年改乡,1988年置镇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豆类等,特产苹果。有金矿和化工、面粉、纺纱、磷肥、农机修理等厂。陇海铁路和310国道经此。古迹有北阳平遗址、黄帝陵遗址。(2)在湖北省大悟县西南部。面积111平方千米。人口2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阳平口,人口 9920。1949年属礼山县四区。1955年为阳平乡,属大悟县四区。1957年属环城区,1958年属环城公社。1960年改为阳平公社,1975年阳平、白云两公社合并,仍名阳平公社。1987年置阳平镇。地处大别山丘陵区。主产稻、小麦、棉花、油料作物等,盛产桃、茶叶、板栗。矿产有金、磷、石灰石等。建有白云金矿、阳平磷矿、古寨砖窑厂。湖北省黄麦岭磷化公司在境内。107国道经此。(3)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东南部。面积49平方千米。人口4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阳平,人口 2610。原自然镇在今镇东5千米宁王乡宁王村。相传唐末得名,《金史·地理志》虢县有阳平镇。明、清因之。1949年设阳平乡,1961年设公社。1986年于宁王村建镇,同年镇迁今址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、油菜籽,盛产辣椒、烤烟。工业以造纸、化工、机械等为主,并有电石厂。苇编业甚盛。有阳平火车站。公路通虢镇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西川路

    北宋乾德三年(965)平后蜀并两川置,治所在成都府(今四川成都市)。开宝六年(973)析置峡西路。为至道十五路之一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盐亭、大竹、邻水、永川、合江以西,邛崃山、大雪山、大凉山以东和江油、北

  • 虹螺蚬镇

    清置,属锦西厅。即今辽宁葫芦岛市北虹螺岘镇。

  • 古浪县

    清雍正二年(1724)改古浪千户所置,属凉州府。治所即今甘肃古浪县。民国初属甘肃甘凉道。1927年直属甘肃省。在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东段,东北邻内蒙古自治区。属武威市。面积 5287 平方千米。人口3

  • 日旁山

    在今四川金川县西北七十里,当勒乌围至丹坝土司要道。《清史稿·敖成传》:乾隆年间征金川,“明亮移军宜喜,攻达尔围山梁,使成偕副都统舒景安率师攻日旁,夺贼卡二,破碉寨四百余,歼贼甚众”。

  • 分水墩镇

    即今江苏宜兴市东北分水镇。清光绪《宜兴荆溪县志》全境图:东北有分水墩。民国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:武进县东北有“分水墩镇”,“分水墩据百渎口内,东接武进县界”。

  • 税子步镇

    宋置,属万寿县。即今安徽太和县西北四十里税镇。即今安徽省太和县西北税镇。北宋属万寿县。

  • 内官营堡

    明置,即今甘肃定西县西南内官营乡。

  • 甲渠候官遗址

    俗称破城子。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南四十八里,纳林、伊肯河之间的戈壁滩上。为汉代居延都尉西部防线甲渠候官衙。举世闻名的“居延汉简”大部出土于此。

  • 那马厅

    清同治九年(1870)改那马土司置,属思恩府。治所在今广西马山县西南周鹿镇。1912年改为那马县。明嘉靖七年(1528年)置那马土司,清同治九年(1870年)改为厅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西南周鹿。

  • 徘徊镇

    即今河北武安市西南徘徊镇。明嘉靖 《武安县志》 卷2有徘徊镇。在河北省武安市西南部、南洺河北岸。面积104平方千米。人口2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徘徊,人口2570。洺河水经此,盘旋而东,故名徘徊。1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