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阳县
唐改长杨县置,属硖州。治所即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。《寰宇记》卷147长阳县:“县南崖有长阳溪,因以为名。”元属峡州路。明属夷陵州。清属宜昌府。民国初属湖北荆南道。1921年属荆宜道。1932年直属湖北省。1984年改设长阳土家族自治县。
古旧县名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改长杨县置,治今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,属峡州。《太平寰宇记》:“县南崖有长阳溪,县因以为名。”元属峡州路,明属峡州府,清属宜昌府。1984年撤销,改设长阳土家族自治县。
唐改长杨县置,属硖州。治所即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。《寰宇记》卷147长阳县:“县南崖有长阳溪,因以为名。”元属峡州路。明属夷陵州。清属宜昌府。民国初属湖北荆南道。1921年属荆宜道。1932年直属湖北省。1984年改设长阳土家族自治县。
古旧县名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改长杨县置,治今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,属峡州。《太平寰宇记》:“县南崖有长阳溪,县因以为名。”元属峡州路,明属峡州府,清属宜昌府。1984年撤销,改设长阳土家族自治县。
亦名杨柳河。在今山东新泰市西北六十里。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29:羊流河“源出新甫山,径羊流镇西会苏庄河入小汶”。
即今广东高要市南二十里莲塘镇。明万历《广东通志》 卷46: 高要县有莲塘墟。
即今西藏江孜县东南二十里年堆。明代于此置仰思多万户府。在今西藏自治区江孜县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,仰思多万户公哥怕入朝。
①即隋通济渠。唐改名。《宋史·河渠志》:“汴河,自隋大业初,疏通济渠,引黄河通淮。至唐改名广济。”②在今河南三门峡市西陕县老城东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陕州陕县:“有广济渠,武德元年,陕东道大行台金部朗中
元置,属女直水达达路。治所在今黑龙江省富锦市西南古城(一说在今齐齐哈尔市)。后废。
唐东都宫殿。在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故城内。《元河南志》载:太仪殿“在庄敬之西”。
在今福建福州市东南。明《八闽通志》卷4《地理·山川》:投桃洲“在马头江中,其形如桃,故名。洲上有田几千亩”。
在今河北宁晋县西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宁晋县:“西南有新渠,上元中,令程处默引洨水入城以溉田,经十余里,地用丰润,民食乃甘。”
①东汉置,属济北国。治所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九十里。西晋废。②明洪武十年(1377)改成州置,属巩昌府。治所即今甘肃成县。清属阶州。民国初属甘肃渭川道。1927年直属甘肃省。(1)古县名。东汉置,治今山
在今湖南耒阳市南。《清一统志·衡州府二》 “竹塔市”条下:“又灶头市,在(耒阳)县南八里。地产煤炭,当往来通衢,多商贾贸易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