钳川县
西魏废帝二年 (553) 置,为钳川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南坪县西北一百三十里。《元和志》 卷22: 钳川县 “因山为名”。后属尚安郡。隋属同昌郡。唐属扶州。唐末废。
古县名。西魏废帝二年(553年)置,治今四川省九寨沟县西北。因山而得名。属尚安郡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属邓州。七年改属扶州。唐因之。唐末废。
西魏废帝二年 (553) 置,为钳川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南坪县西北一百三十里。《元和志》 卷22: 钳川县 “因山为名”。后属尚安郡。隋属同昌郡。唐属扶州。唐末废。
古县名。西魏废帝二年(553年)置,治今四川省九寨沟县西北。因山而得名。属尚安郡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属邓州。七年改属扶州。唐因之。唐末废。
即今贵州遵义县(南白镇)东北洛安江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2播州宣慰司:乐安水“在宣慰司(今遵义市)东七十里。源出筋竹平里山涧,转流入乌江。舟楫济此无险,得以乐安”。
在今陕西勉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6沔县“大安关” 条下: “又顺政驿在今县治西。”
1935年10月中央红军抵达陕北保安县(今志丹县) 吴起镇。11 月,中央决定撤销陕甘晋省,将陕甘边区扩建为陕甘省,省府驻甘泉县西北下寺湾。后迁鄜县套洞原及吴起镇。辖甘洛、鄜县、宜川、甘泉、肤施、中宜
即今河南罗山县南龙升镇村。清乾隆《罗山县志》卷1 《镇店》:“龙升镇,南六十里。”
北宋置,属萍乡县。即今江西萍乡市东宣风镇。明于此设宣风公馆。北宋置,即今江西省萍乡市东宣风镇。后改宣风镇。
在今河北赞皇县西南王家坪村附近。清光绪《畿辅通志》卷68《关隘》:王家坪营“在(赞皇)县西南六十里,营西南有山隘曰纸糊套,幽深险阻,明末为萑苻盗薮”。
即今广东五华县西南长布镇。清同治《广东图说》卷90:长乐县有长蒲墟汛。
元至正十五年 (1355)改宣化镇南五路军民府置,属四川南道宣慰司。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南。元末明玉珍改为镇南宣抚司。
在今山东苍山县东南四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沂州府一》:层山“有数山相联络, 即古缯山”。
即栈道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 引诸葛亮 《与兄瑾书》 云: “前赵子龙退军,烧坏赤崖以北阁道。缘谷百余里,其阁梁一头入山腹,其一头立柱于水中,今水大而急,不得安柱,此其穷极,不可强也。” 古时亦称複道。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