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钓台 (臺)

钓台 (臺)

①即今河北南皮县西钓鱼台。《清一统志·天津府二》: 钓鱼台 “在南皮县西十里。相传姜太公钓鱼处”。

②在今江苏淮安市北。相传为西汉韩信之钓台。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 “信钓于城下,诸母漂,有一母见信饥,饭信,竟漂数十日。” 《正义》: “淮阴城北临淮水,昔信去下乡而钓于此。” 《水经· 淮水注》: 淮水 “又东径淮阴县故城北。……昔韩信去下乡而钓于此处也”。《清一统志·淮安府》: 韩信钓台“在山阳县北,与漂母祠为邻”。

③亦名昭明钓台。在今安徽贵池市西。《清一统志·池州府二》: 昭明钓台 “在贵池县西十六里玉镜潭上”。

④在今浙江桐庐县西富春江滨。为东汉隐士严子陵钓台。《元和志》 卷25桐庐县: 严子陵钓台“在县西三十里,浙江北岸也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95桐庐县: 严子陵钓台 “在县南大江侧坛下,连七里濑。按《东观汉记》 云: 光武与子陵有旧。及登位,忘之。陵隐于孤亭山,垂钓为业……”。旧有东西两台。东台传为严子陵隐居垂钓处。北宋范仲淹建严子祠于台下。西台为南宋末谢翱哭文天祥处。

⑤在今山东鄄城县东南。传为庄子钓台。唐胡曾《濮水》 诗云: “青春行役思悠悠,一曲汀蒲濮水流。正见涂中龟曳尾,令人特地感庄周。” 《明一统志》 卷24东昌府: 钓台 “在濮州东南九十里。相传为庄子垂钓处”。

⑥在今湖北黄石市东南西塞山乡。为唐张志和钓台遗址。《清一统志·武昌府二》: 张志和钓台 “在大冶东道士洑。相传唐张志和隐处”。

⑦在今湖北鄂州市长江滨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张昭传》: “ (孙) 权于武昌,临钓台,饮酒大醉。权使人以水洒群臣曰: 今日酣饮,惟醉堕台中,乃当止耳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112鄂州武昌县: “钓台在武昌城下,有石折,临江悬峙,四眺极目。《武昌记》: 钓台在城南。”

⑧在今陕西宝鸡市东南磻溪上。相传为殷商末姜子牙 (尚) 之钓台。《水经· 渭水注》: “渭水之右磻溪水注之。水出南山兹谷,乘高激流,注于溪中。溪中有泉谓之兹泉。泉水潭积,自成渊渚,即《吕氏春秋》 所谓太公钓兹泉也。……东南隅有石室,盖太公所居也。水次平石钓处。即太公垂钓之所也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满沟

    又名甜草冈。即今黑龙江省肇东市。1938年肇东县移治于此,改名肇东镇。

  • 三笑亭

    即虎溪三笑亭。在今江西庐山西北麓东林寺虎溪旁。宣统补刊《庐山志》引《高贤传》:虎溪三笑亭“远公(惠远)送客不过此溪,过则虎辄鸣吼。常送陶靖节(陶渊明)、陆修静,不觉过溪,虎鸣吼,相向大笑”。后建三笑亭

  • 二龙山镇

    即今吉林梅河口市西南大湾镇(二龙山)。清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海龙厅图:西南有二龙山。在黑龙江省富锦市中北部。面积406平方千米。人口3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龙山村,人口3240。因境内二龙山得名

  • 碧鸡山

    ①又名金马山。在今四川越西县东北四十里。同治 《越嶲厅全志》 卷2: 碧鸡山 “山形崖岸,高出群峰。旧有铜厂。以其夷地难开,而山不时放毫”。②即今西山。在云南昆明市西南郊。唐代至清称碧鸡山。唐樊绰 《

  • 崇德县

    ①南朝宋元嘉中置,属宋熙郡。治所在今广东高明市或鹤山市境。隋平陈,废入平兴县。②五代晋天福三年 (938) 吴越分嘉兴县置,属秀州。治所在义和市 (今浙江桐乡市西南三十二里崇福镇)。《寰宇记》 卷95

  • 六道沟

    ①即今辽宁丹东市元宝区六道沟街道办事处。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安东县:“县城西南村屯六道沟等十七处。”②即今吉林龙井市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延吉府:官商路,“南六道沟达和龙”。1950年延吉县迁治

  • 白莲站

    元置,即今福建将乐县西南白莲镇。

  • 怀县

    秦置,为河内郡治。治所在今河南武陟县西土城村附近。东魏属武德郡。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二年(619)复置,属怀州。贞观元年(627)废入武陟县。古县名。本战国魏怀邑。秦置县,治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。为河内郡

  • 通元溪

    东阳江支流。在今浙江金华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3金华府: 通元溪在 “府北十五里。源出金华山巅徐公湖,经山桥下,又南经府北十五里之东紫岩,环郡后,至城东南之宏济桥入于南溪”。

  • 民乐县

    1932年改东乐县置,属甘肃省。治所在洪水堡(今甘肃民乐县)。在甘肃省西北部、河西走廊中段,南邻青海省。属张掖市。面积 2893 平方千米。人口23.6万。辖5镇、9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西汉置氐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