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锡都
在今广东汕尾市西北。明嘉靖 《惠州府志》 卷1: 海丰县南有金锡都。清同治 《广东图说》卷26海丰县: 金锡都在 “城南四十里,内有小村二百十九”。
在今广东汕尾市西北。明嘉靖 《惠州府志》 卷1: 海丰县南有金锡都。清同治 《广东图说》卷26海丰县: 金锡都在 “城南四十里,内有小村二百十九”。
亦名石马滩镇。在今四川犍为县西北四十里石马村。清嘉庆《犍为县志》卷2:石马关“有石马蹲踞”,因名。明置巡司于此。清废。
北周保定四年(564)改梁绳州置,治所在广阳县(今四川茂汶县西北)。《寰宇记》卷78茂州:汶州“取汶水为名”。辖境相当今四川茂县、北川、汶川诸县。隋开皇五年(585)改为蜀州。北周保定四年(564年)
在今云南大理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7赵州:三耳山“在州治(今凤仪镇)西里许。有三峰高耸如耳,一名凤仪山。以一支两翼如凤来仪也”。
1932年1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雩都、兴国两县析置,驻上宝排村 (在今江西于都县东北)。为庆祝红军攻克雩都县东北境上宝土围的重大胜利而命名。后迁治银坑 (今江西于都县东北银坑镇)。1935年2月废。旧县
即鄇田。春秋周邑。在今河南武陟县西南。《左传》: 成公十一年 (前580),“晋郤至与周争鄇田”。杜注: “鄇,温别邑。今河内怀县西南有鄇人亭。”
北魏孝昌中析南修武县置,属汲郡。治所在清阳城(今河南辉县市西南)。北齐废。古县名。北魏孝昌中析南修武县置,治清阳城(今河南修武县东北)。属汲郡。北齐废入修武县。
即今新疆乌什县牙满乡西七十里别迭里熢燧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温隶州: “又西北三十里至粟楼烽。”
①唐武德四年(621)置,治所在缙云县(今浙江永康市北)。辖境相当今浙江永康市全部及武义、缙云二县北部地。八年(625)废。②唐六胡州之一。调露元年(679)以处突厥民置,治所在今内蒙古鄂托克旗或鄂托
隋大业五年 (609) 置,治所在赤水县(今青海兴海县东南黄河西岸)。辖境相当今青海共和、兴海、同德、贵南、玛沁等县地。隋末地入吐谷浑,废。唐贞观十年 (636) 曾封吐谷浑王诺曷钵为河源郡王。隋大业
①三国魏黄初四年 (223) 改淮南国置,治所在寿春县 (今安徽寿县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淮河以南,巢湖、肥西以北,塘河以东,凤阳、滁州市以西地区。太和六年 (232) 为楚国,嘉平元年 (249)复为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