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毛关
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永顺府》: 野毛关 “在永顺县东一百三十里野毛坪”。
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永顺府》: 野毛关 “在永顺县东一百三十里野毛坪”。
在今四川资阳市南沱江东岸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89资阳县:飞虹铺“在县东二十里”。
在今河北遵化市西北七十里。本名丰台岭,清初改名凤台山,康熙年间以此地为东陵所在,封为昌瑞山。
亦作中江。即今四川中部沱江。六朝以来有中水之称。《宋书·臧质传》:东晋义熙九年(413),“高祖遣朱龄石统大军伐蜀,命(臧)熹奇兵出中水”。即此。古水名。即今四川省长江支流沱江下游。《水经注·江水》:
又名陈氏书院。在今广东广州市中山七路。建于清光绪十六年(1890),为广东七十二县陈姓合族祠及书院。祠占地1.32万平方米。主体建筑为三进院落式布局,东西阔80米,南北深80米,有九厅六院。庭院布局严
即今湖北谷城县西北马脑观。《清一统志·襄阳府三》:马脑观“在谷城县西一百八十里阴岩山。本朝乾隆十九年设巡司。嘉庆十一年裁”。
在今浙江江山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江山县:白跶寨在“县东八十里”。
西汉初卫满朝鲜都城。在今朝鲜平壤市西南大同江南岸。一说即今平壤市。《史记·朝鲜列传》:燕人卫满渡浿水,“居秦故空地上下障,稍役属真番,朝鲜蛮夷及故燕、齐亡命者王之,都王险”。《集解》:“臣瓒云:王险城
明置,即今辽宁凌海市西南杏山乡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广宁中屯卫中左千户所:“辖杏山驿至小凌河驿。”因杏山而名。明置,在今辽宁省凌海市西南。有城,为当时东北交通要冲。崇祯十五年(1642年)为清军所克,城
又名穿山。在今广西柳城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柳州府》: 青凤山 “在柳城县 (今凤山镇) 西二里。高百余丈,为县案山。上有一窍通明。一名穿山”。
即今四川资阳市东南三十里南津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7资阳县: 资阳镇,“ 《志》 云: 县东三十里有南津驿,镇与驿相连。正德十三年徙镇于今所,有巡司戍守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