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康州
北宋置,属邕州横山寨。治所在今广西天等县西北都康乡东四里。南宋末迁今都康乡。元属田州路。明洪武间废。建文元年 (1399) 复置,直隶广西布政司。清康熙三年 (1664) 属思恩府,雍正七年(1729) 属镇安府。1917年并入向都县。
北宋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等县西北都康东。南宋末迁治今天等县西北都康。辖境即今天等县一带。元属田州路。明直隶广西布政司。清称都康土州,属思恩府,后改属镇安府,1917年并入向都县。
北宋置,属邕州横山寨。治所在今广西天等县西北都康乡东四里。南宋末迁今都康乡。元属田州路。明洪武间废。建文元年 (1399) 复置,直隶广西布政司。清康熙三年 (1664) 属思恩府,雍正七年(1729) 属镇安府。1917年并入向都县。
北宋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等县西北都康东。南宋末迁治今天等县西北都康。辖境即今天等县一带。元属田州路。明直隶广西布政司。清称都康土州,属思恩府,后改属镇安府,1917年并入向都县。
在今云南南涧彝族自治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6定边县:白普关“在县北螺盘山上,为控扼之地”。
唐置,属羁縻筠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筠连县境。后废。
本名闵家场。民国间置镇,即今贵州江口县西南闵孝镇。在吉林省榆树市中西部。面积139平方千米。人口3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闵家屯,人口 2000。以姓氏得名。1956年设闵家乡,1959年改公社,1983
即三山。在今辽宁绥中县西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来州:“有三州山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37广宁前屯卫:三山,“《辽志》谓之三州山”。
在今河北涞源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4广昌县:宁净口“在县东南三十里。接浮图峪,路通易州五虎岭。《志》云:宁净口与浮图峪口,景泰三年俱筑堡,置戍于此”。
又作、卢。随周武王伐纣的八国之一。在今湖北襄阳县西南。《国语·周语中》:“卢由荆妫。”韦昭注:“卢,妫姓之国。”春秋为卢戎国,后灭于楚为邑。《左传》:文公十四年(前613),“二子以楚
即今湖北钟祥市南六十八里旧口镇。明置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钟祥县“臼水”条下:“臼口驿以臼水而名也。”清为臼口市,设水利同知及千总。民国初设县佐。
亦作改金、街津屯。因山得名。即今黑龙江省同江市东北街津口赫哲族乡。清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卷55: “街基地方,一名街津,属三姓,富克锦城之东,距城三百里。” 赫哲人世代居此,以盛产鳇鱼著称。集镇名。在吉
在今云南剑川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7剑川州:大桥头河“在州东二里。古名合惠尾江,南流入剑川湖。每遇洪潦,辄泛溢害稼”。
在今湖南绥宁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 ·靖州》: 枫木岭 “最高险,为群蛮出入之所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