郧山县
1946年8月当地解放后由湖北郧西县及陕西山阳县析置,治龙山七里沟 (在今陕西山阳县东南)。取二县首字为名。1947年3月废。
旧县名。1946年由湖北省郧西县及陕西省山阳县析置。以两县首字得名。治今山阳县龙山七里沟。1947年撤销。
1946年8月当地解放后由湖北郧西县及陕西山阳县析置,治龙山七里沟 (在今陕西山阳县东南)。取二县首字为名。1947年3月废。
旧县名。1946年由湖北省郧西县及陕西省山阳县析置。以两县首字得名。治今山阳县龙山七里沟。1947年撤销。
即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白彦花镇。“哈拉盖补隆”,蒙古语意为富饶的坡梁。20世纪30年代乌拉特前旗迁治于此。1958年迁今治西山咀镇。
北魏景明元年 (500) 置,为长利郡治。治所在今陕西商南县西皂角铺。后为慎政郡治。隋初废入商县。古县名。北魏景明元年(500年)置,治今陕西省商南县西。为苌和郡治。隋开皇初废。
即皖口。今安徽怀宁县东六十里皖水注入长江处。《陈书·高祖纪》: 永定三年 (559) 四月,“遣镇北将军徐度率众城南皖口。…… (六月) 征临川王蒨纣皖口置城栅,以钱道戢守焉”。在今安徽省安庆市西山口
即今河北秦皇岛市西南北戴河之蔡各庄乡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49临渝县图: 西南有蔡各庄。
在今广西崇左县东北左州镇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左州: 柏岭 “在州南三里。一名北 (墨) 山岩。中虚敞,可容百人”。
即桑盖。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北伞盖村。民国《绥远通志稿》卷2:第二区有伞盖。蒙古名桑给音格尔,意为仓房。
①唐方镇名。文德元年 (888) 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号忠义军,治所在襄州 (今湖北襄樊市汉水南襄阳城)。天祐三年 (906) 复名山南东道。②五代方镇名。后梁改卫国军置,治所在延州(今陕西延安市东)。后
即今上海市嘉定区东北唐行镇。清光绪 《嘉定县志》 卷 1: 唐家行在 “县治东北十八里”。
①在今辽宁兴城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宁远卫:白沙河“出卫西二十里之小隐山……东流入海”。②在今山东滕州市北十五里。俗讹为白沙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2滕县:北沙河“源出龙山,西南流,合于漷水。《邑志》云
①唐乾元三年(760)改湖城县置,属虢州。治所在故上阳宫(今河南灵宝市西北阳平河入黄河处东岸)。后移治上阳宫东南一里。大历四年(769)又改为湖城县。②唐大和四年(830)改东平县置,属郓州。治所在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