邹口
又名邹家口。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黄河渡口。《旧五代史·梁书·末帝纪下》:龙德三年(923),“王彦章弃邹口复至杨刘”。
又名邹家口。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黄河渡口。《旧五代史·梁书·末帝纪下》:龙德三年(923),“王彦章弃邹口复至杨刘”。
在今俄罗斯阿穆尔州西北,为结雅河支流。清屠寄《黑龙江舆图说·黑龙江城》:“乌尔河,源出伊勒提布斯岭。曲曲东南流百四十四里,有克喇克河东北流百里来注之。又东南流百里有替克德河即田地河,东南流二百里来注之
在今广东徐闻县西迈陈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4徐闻县:东场镇“在县西南海滨,有巡司。《志》云:洪武初,置于迈谷村。二十七年迁于东阳”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东南部、大风江北岸。面积187平方千米。
元代黄河北岸的险工。在今山东曹县西白茅集一带。据《元史·顺帝纪》 载:至正三年(1343)五月,“河决白茅口”。四年(1344)五月,“大霖雨,黄河溢,平地水二丈,决白茅堤、金堤”。至正十一年(135
明置,在今广西全州县西南六十里。清于此置巡司。见“山枣”。
一名百渎山。在今江苏武进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5常州府武进县: 黄公山 “在府南七十里。一名百渎山。去太湖十五里。《志》 云: 黄歇所封故墟也”。
南齐置,属雍州宁蛮府。治所在赭阳城(今河南方城县东六里)。北魏太和二十二年(498)改为襄城郡。南朝齐高帝置,治赭阳城(今河南方城县东)。辖境约当今河南省方城县一带。属雍州。北魏改置为襄城郡。
西魏改安城县置,为罗州治。治所即今湖北竹山县。《元和志》卷21竹山县:“因黄竹岭以为名。”隋属房陵郡。唐属房州。南宋末移治今县南。元初还旧治。明洪武十年(1377)废。十三年(1380)复置,属襄阳府
①一作峡山寨。在今安徽贵池市西。《宋史·曹彬传》: 开宝七年 (974) 伐南唐,“分兵由荆南顺流而东,破峡口砦,进克池州”,即此。②北宋大观元年 (1107) 置,属武冈县。在今湖南洞口县西北五里。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象城县置,属赵郡。治所在今河北隆尧县东十二里旧城乡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昭庆县: “以有建初、启运二陵故也。” 北宋开宝二年 (969) 改为隆平县。古县名。唐天宝元年(74
①南朝梁天监十三年(514)置,治所在湖陂城(今湖北麻城市西南)。后废。②南朝梁大通二年(528)改郢州置,治所在义阳郡平阳县(今河南信阳市)。东魏武定七年(549)改为南司州。南朝梁大通二年(5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