辽曷水
亦作奄遏下水、昂阿下水。即今内蒙古凉城县东北岱海。南宋史愿《亡辽录》:保大四年(1124),“率诸军乘粘罕之归,出夹山,下渔阳岭,取天德军、东胜、宁远、云内等州,南下武州,遇金人,战于辽曷水,复溃,还奔山金司”。
亦作奄遏下水、昂阿下水。即今内蒙古凉城县东北岱海。南宋史愿《亡辽录》:保大四年(1124),“率诸军乘粘罕之归,出夹山,下渔阳岭,取天德军、东胜、宁远、云内等州,南下武州,遇金人,战于辽曷水,复溃,还奔山金司”。
在今河南新密市东四十六里溱水东岸曲梁村。北魏曾置曲梁县于此。
在今湖北恩施市东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施州卫: 倚子山 “峰峦环峙。宋开庆初,郡守谢昌元移城治此,以据险要。今亦名州基山”。
在今辽宁大连市旅顺口区白玉山东麓。是甲午战争中死难同胞埋骨之所。清光绪二十年十月二十四日 (1894年11月21日), 日军侵入旅顺口,进行了三天三夜的大屠杀。旅顺人民奋起反抗,英勇搏斗,除三十六人幸
北宋置,属渤海县。即今山东滨州市西三十二里里则镇。
清雍正二年 (1724) 析上海县置,属松江府。治所即今上海市南汇县。民国初属江苏沪海道。1927年直属江苏省。1958年划归上海市。
即今广东梅县东北雁洋镇。清光绪 《嘉应州志》 卷4: 雁洋堡在 “城东南六十里。东界大埔县”。
北宋初置,属南昌县。故址即今江西进贤县。崇宁二年(1103)升为进贤县。北宋初置,即今江西省进贤县。属南昌县。崇宁二年(1103年)升为进贤县。
又名量天山。在今四川江安县南七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江安县:连天山“在县南七十里。回旋曲折,高耸连天”。
传说中的仙山。《列子·汤问》:“渤海之东……其中有五山焉:一曰岱舆,二曰员峤,三曰方壶,四曰瀛洲,五曰蓬莱。”秦王嘉《拾遗记》卷1:“三壶,则海中三山也。一曰方壶,二曰蓬壶,三曰瀛壶。山形似壶,故曰壶
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兴文镇之南寿山。《宋史·赵遹传》: 政和五年 (1115),征讨晏州 卜漏叛蛮,“漏据轮缚大囤,其山崛起数百仞,林箐深密,夷奔溃者悉赴之”。即此。在今四川省兴文县兴文镇南。宋时林箐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