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车箱渠

车箱渠

在今北京市西部。古代北京地区第一个人工灌溉渠,为曹魏镇北将军刘靖所筑。分㶟水(今永定河)之流, 自梁山(今石景山)以南,傍河筑坝,障水东下,名戾陵遏。又从戾陵遏以下凿车箱渠,穿行今八宝山一带丘陵,转而接今紫竹院高梁河上源,全长三十余里。《水经·鲍丘水注》:高梁水“首受㶟水于戾陵堰,水北有梁山,山有燕刺王旦之陵,故以戾陵名堰。水自堰枝分,东径梁山南,又东北径刘靖碑北,其词云:‘……登梁山以观源流,相㶟水以度形势,嘉武安之通渠,羡秦民之殷富,乃使帐下丁鸿督军士千人,以嘉平二年,立遏于水,导高梁河,造戾陵遏,开车箱渠”。后废。


三国魏在蓟城(今北京城西南隅)附近开凿的灌溉渠道。嘉平二年(250年)征北将军刘靖在蓟城西北梁山(今石景山)南㶟水(今永定河)上作戾陵遏(堰),并凿车箱渠,障水东流经八宝山、黑山北,至今北京城西北接高梁水(源出今北京城西直门外紫竹院公园湖泊,东南注入㶟水),灌溉蓟城南北屯田。景元三年(262年)樊晨在渠首更立水门,控制流量,并引车箱渠水,过今昌平、通县入白河,所过四五百里,灌田万有余顷。西晋元康五年(295年)洪水暴涨,遏毁渠溢。宁朔将军刘弘驻蓟,修遏浚渠重立水门。其后北魏、北齐时均有修治。为金代以前北京城附近最大灌溉工程。金时曾利用车箱渠故道引卢沟水,未获成功。故道遗迹今尚依稀可辨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汤州

    ①唐置,治所在汤泉县(今越南谅山省谅山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越南谅山省及河北省部分地。天宝元年(742)改为汤泉郡。乾元元年(758)复为汤州。后废。②唐渤海国置,属中京显德府。治所在灵峰县(今吉林敦化市

  • 孟城山

    在今江苏武进县北八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常州府武进县: 孟城山 “俯瞰大江,相传晋孟嘉尝寓此。今孟渎经其下入江”。

  • 建春宫

    ①金代皇帝离宫。在今北京市大兴县南苑一带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 中都路大兴府: 大兴 “辽名析津,贞元二年更今名。有建春宫”。②在今河北安新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 · 保定府三》: 建春宫 “在新安县治 (今

  • 南柴堡

    在今山西襄汾县西南南柴村。《清一统志·平阳府一》: 南柴堡 “在太平县 (今汾城镇) 南二十五里。明季筑。周三里八十七步。其北为北柴堡,明成化中筑,周四里一百四十步”。

  • 长安营

    即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西南一百四十里长安营乡。《清一统志·宝庆府二》:长安营“在城步县西南横岭峒。乾隆七年移本府同知驻此,并设游击守备千总防守”。

  • 河府县

    1948年1月革命根据地由陕西府谷、山西河曲二县及内蒙古准格尔旗析置,治麻地沟 (今陕西府谷县北麻镇)。同年8月撤销。旧县名。陕甘宁边区设。1942年由陕西省府谷县麻镇一带及山西省河曲县部分地区析置。

  • 昆明

    古族名。《史记·西南夷列传》: “自桐师以东北至叶榆,名为巂、昆明。皆编发,随畜迁徙,毋常处,毋君长,地方可数千里。” 战国至秦、汉,昆明族在今云南洱海一带,处从蜀通身毒道上,但发展比较缓慢。汉武帝曾

  • 瓦岗

    即今四川雷波县西南雷池乡(呷窝)。1958年于此置瓦岗县。1960年撤销。集镇名。在河南省汤阴县南部。瓦岗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2400。因村在火龙岗中段,且周围多瓦片,得名瓦子岗。1949年后简称瓦岗

  • 福山县

    金天会二年 (1124) 刘豫析置,属登州。治所即今山东烟台市西南福山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6福山县: 福山在 “县北五里。县以此名”。明、清属登州府。民国初属山东胶东道。1925年属莱胶道。1928

  • 柔然

    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及其所建政权。又作蠕蠕、芮芮、茹茹等,皆其同名异译。许多学者认为即拜占廷历史上的阿瓦尔人 (Avars)。源出东胡。传说其始祖本拓跋鲜卑之奴,名木骨闾,子孙因以音近的 “郁久闾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