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岩山
①在今安徽贵池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7池州府贵池县:西岩山“在府西南百五十里。高万仞,周数十里。其相接者曰鱼载山”。
②在今福建浦城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建宁府》:西岩山“在浦城县西德星门外五里。五代时王闽将章仔钧尝屯兵于此”。宋真德秀构西山精舍,为讲学之所。学者称德秀为西山先生。
③在今甘肃定西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9安定县:西岩山“在城西二里,城南一里有南安山”。
①在今安徽贵池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7池州府贵池县:西岩山“在府西南百五十里。高万仞,周数十里。其相接者曰鱼载山”。
②在今福建浦城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建宁府》:西岩山“在浦城县西德星门外五里。五代时王闽将章仔钧尝屯兵于此”。宋真德秀构西山精舍,为讲学之所。学者称德秀为西山先生。
③在今甘肃定西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9安定县:西岩山“在城西二里,城南一里有南安山”。
在今湖北黄陂县北。南朝梁及东魏置北江州于此。
战国初为魏邑,后入秦。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。《史记· 秦本纪》: 秦昭王四年 (前303),“取蒲坂”。即此。古邑名。又作蒲阪、蒲反。在今山西省永济市西南蒲州镇。相传虞舜都此。春秋属晋。战国属魏。
即今安徽寿县南三觉镇。清乾隆《寿州志》卷1南乡集:三觉寺“离城一百三十里”。
在今陕西铜川市西北玉华村凤凰谷。《元和志》卷3宜君县:玉华宫“贞观二十年奉敕营造。其地本县人秦小龙宅,太宗云:‘小龙出,大龙入’。当时以为青凉胜于九成宫。永徽二年, 有诏废宫为寺,便以玉华为名。寺内有
即逆水。在今甘肃中部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3庄浪卫“大通河”条下:“又庄浪河亦在卫南,下流合于大通河。”古称逆水、丽水。黄河上游支流。在甘肃省中部。源出甘、青两省边境的冷龙岭东麓,上游称金强河,东南流经甘
即苍梧。指今湖南南部、广东西北部及广西东北部广大地区。
在今贵州麻江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麻哈州: 都镇驿 “州城内。都匀、平越之交也”。
北宋熙宁七年 (1074) 置,属岷州。即今甘肃岷县东一百二十里闾井乡。
清小金土司官寨。在今四川小金县。《清史稿·土司传》: 乾隆四十三年 (1778) 金川土司反,“朝廷调张广泗总督四川,进驻泽旺所居美诺官寨……三十九年,阿桂入自鄂克什,转战五昼夜,直抵美诺,克之”。即
在今贵州普定县南。清康熙《贵州通志》卷6安顺府:九十九陇“周围一百余里,两水界其左右,外开重关七八所, 内藏九十九陇,大小不等,皆弯环如带,分门别户,各作城府,道通一线。中多平衍可耕,四面奇峰插汉,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