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成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蜀水

蜀水

①在今江西遂川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56吉安府: 蜀水 “水势湍急奔泻,如蜀江三峡,故名”。《清一统志·吉安府一》: 蜀水 “在龙泉县北一百二十里。亦名禾蜀水。有二源,俱在县西北界。左源清湛,右源稍浑,过金田合为一,至泰和县界,合禾溪水入赣江”。

②即今江西西部锦江。又名龙江,下游曰瑞河。亦即 《水经注》 之浊水。为赣江支流。源出宜春县西北境慈化附近,东流到新建县南入赣江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豫章郡建城县: “蜀水东至南昌入湖汉。”《水经·赣水注》: 浊水 “出康乐县,又东径望蔡县。浊水又东径建城县,浊水又东至南昌县,东流入于赣水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106筠州高安县: 蜀水“在县北三里。按,《汉地理志》 云,蜀水源出县小界山,东流五百九十里入南昌县与章水合。耆老传云,仙人许逊为蜀旌阳县令,具奇术,晋末人皆疾厉,多往蜀,诣逊请救之,逊与器,投水入上流,疾者饮之,无不愈也。邑人敬其神异,故以名水”。


(1)在江西省西南部。赣江支流。源于井冈山市西南部,万洋山江西坳东坡。东北流经遂川、万安、泰和等县,于蜀口洲入赣江。长144千米,流域面积1306平方千米。泰和县苏溪一带,有建于北宋的梅陂水利工程。(2)即“锦江(1)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安泰溪

    在今福建建瓯市东百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建宁府:安泰溪“源出古田县……下流入于东溪”。

  • 两河

    ①地区名。(1)战国、秦、汉时,黄河自今河南武陟县以下东北流,经山东西北隅,折北至河北沧县东北入海,略呈南北流向,与上游今晋、陕间的自北向南流的一段东西相对,当时合称“两河”。《尔雅·释地》:“两河间

  • 右溪

    在今湖南道县西。唐元祐《右溪记》:“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,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,两岸悉皆怪石,欹嵌盘曲,不可名状……为溪在州右,遂命之曰右溪。”《清一统志·永州府一》 引《府志》谓“有汴河池,其水流出,

  • 建陵侯国

    西汉置,属东海郡。治所在今江苏新沂市南沭河西岸。东汉废。西汉高后八年(前180年)封大谒者张释为建陵侯,置侯国,治今江苏省新沂市南沭河西岸。景帝六年(前151年)、武帝元鼎五年(前112年)亦曾置侯国

  • 浦口镇

    一作浦市镇。即今湖南泸溪县南四十四里浦市镇。《宋史·蛮夷二》: 南宋乾道七年 (1171),前知辰州章才邵言: “沅陵之浦口,地平衍膏腴,多水田…其地当沅、靖二州水陆之冲,一有蛮隙,则为害不细。” 即

  • 永熙郡

    隋大业初改泷州置,治所在泷水县(今广东罗定市南百里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罗定市及郁南县南部地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改为泷州。隋大业三年(607年)改泷州置,治泷水县(今广东罗定市东南)。辖境约当今广东省

  • 桃花峡

    在今甘肃武山县北五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宁远县: “北有桃花峡,两山夹峙,渭水经其中。”

  • 留楚集

    即今河北饶阳县东南二十五里留楚乡。为通武强县孔道。清乾隆 《饶阳县志》 卷上市廛: 东路有 “留楚”。

  • 毒乐河

    又作独洛河、独乐水、独逻河。即今蒙古国境内土拉河。

  • 倒马关千户所

    明景泰三年 (1452) 置,在今河北唐县西北倒马关。明景泰元年(1450年)置,治今河北省唐县西北倒马关。清顺治十二年(1655年)裁。